“西藏被印度人给占领了!”国内博主去西藏旅游,意外发现不少印度人来西藏找工作,他们在环境保护区下随意摆摊吃饭,地上一片狼藉、垃圾随手乱丢。不少中国人上前劝阻都被忽视,博主怒斥:还有没有人来管管! 刚从西藏回来的博主在网上发了一段视频,一句话炸开了锅:“西藏都快被印度人占领了!” 这不是情绪化发泄,而是他亲眼所见的现象——在本该人迹罕至的生态保护区,竟然有不少印度人搭起摊子卖东西,地上垃圾成堆,一片狼藉。 更让人窝火的是,中国游客上前劝阻,对方却当耳边风,没人管,也没人劝。 博主的怒火,不是没来由。在西藏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一带,这类情况并不是一天两天了。 作为国家级生态敏感区,这里原本应该是重点保护区域,可如今却成了“无主之地”,外来人员摆摊、烧饭、乱丢垃圾,就像在自家后院一样随意。 问题不止是脏乱,而是这种行为背后暴露出的边境管理漏洞和就业监管盲区。要弄清楚这个现象,得从历史说起。西藏与印度之间的摩擦,不是最近才有。 1914年,英国殖民者擅自划出“麦克马洪线”,硬生生把藏南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算进印度地盘,中国政府从未承认。 1951年,印度趁中国抗美援朝之际,占领达旺,逐步驱逐当地西藏行政机构。 到1987年,印度更是单方面设立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并推动大规模移民,改变原住人口结构。 虽然从法律上看,藏南地区属于西藏自治区的林芝市和山南市辖区,但现实是,那里至今仍被印度控制,边界线模糊,管理难度极大。 而这次博主拍到的印度人,正是从边境一侧“溜”进来的。他们不是游客,而是来找工作的。 根据西藏现行政策,外国人在西藏工作必须持有《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和Z类签证,经过体检、登记、审批等一整套流程,才算合法就业。 监管主体则是人社部门和外经贸系统联合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频出。很多印度人持旅游签证入境,却悄悄跑到偏远地区务工,根本没经过审批,也没有任何手续。 更棘手的是,保护区周边执法力量本就薄弱,缺乏常态化巡查。这些外来人员在生态核心地带摆摊、起灶、乱扔垃圾,环保部门根本来不及管。 即使有人举报,处理起来也得绕一大圈,涉及多部门协调,效率低、力度小。 那他们为什么偏偏选西藏?背后原因并不复杂。一方面,印度控制下的“阿鲁纳恰尔邦”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当地人生活困苦。 而西藏一侧因为国家投资建设,公路、电力、医疗等条件远优于印度边境,吸引了不少边民“逆流”而来。 另一方面,印度政府正推动对藏南地区的“文化重塑”——推行印地语教育,拆除藏传佛教遗址,力图抹去中国历史印记。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边民选择越线到中国一侧生活,既是现实所迫,也有政策引导的影子。 更复杂的是国际因素。2024年3月,美国国务院公开称“承认阿鲁纳恰尔邦属于印度”,这一表态直接刺激印度在边境问题上的强硬态度。 而在2025年8月举行的第24次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中,双方依然未能就实质问题达成一致。 边界线依然模糊,灰色地带依然存在,也就给了这些非法流入者可乘之机。针对这些问题,西藏近年来虽有动作,但效果有限。 2024年启动的“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明确要求企业聘用外籍人员前必须核查其身份和资质,防止非法就业。 但在边境一线,这种规定很难落实。生态保护方面,雅鲁藏布江水电站与墨脱公路建设过程中虽设立环保巡查队,但人手不足、地形复杂,根本管不过来。 让人头疼的是执法难度。有些印度籍人员在被劝离时,会以“传统习惯居住”或“宗教活动”为由拒绝配合,执法人员顾忌外交关系,往往不敢强硬驱离,导致问题久拖不决。 这起事件的背后,其实是三重矛盾的交织:一是边境主权争议引发的身份模糊问题,二是生态保护区的监管盲区,三是非法就业的制度漏洞。 短期内,必须加强边境联合执法,严查非法就业与污染行为,特别是在生态核心区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 长期来看,只有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边境人口吸附能力,才能真正稳住控制线,比如拉林铁路、川藏铁路等项目,就是未来强化实际掌控力的关键。
“西藏被印度人给占领了!”国内博主去西藏旅游,意外发现不少印度人来西藏找工作,他
世界今若在
2025-08-22 10:29:45
0
阅读: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