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笑谈[超话]【梯坝护海育蓝粮,市场调研悟食观】
大食物观强调食物供给的多元化,而“蓝色食物”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其供给潜力的挖掘与“蓝色粮仓”的建设息息相关。梯子坝作为黄河三角洲的关键工程,在保障“蓝色食物”供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深入探究其关联及“蓝色食物”市场情况,2025年8月6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耕海牧渔”实践队走进山东省滨州市梯子坝及周边海鲜市场,开展了一场兼具生态洞察与市场调研的社会实践活动。
探梯坝晓护海之责,明蓝粮供给根基
实践队首先来到梯子坝,这座横跨黄河入海口附近海域的水利工程,宛如一条坚实的臂膀,抵御着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守护着周边海域的生态平衡。在当地水利部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队员们了解到,梯子坝能够调节水流、稳固滩涂,不仅保护了沿海地区的生产生活安全,更为浅海养殖创造了稳定的海洋环境。“你们看,坝体两侧的海域水质清澈,浮游生物丰富,这为贝类、虾类等‘蓝色食物’提供了绝佳的生长乐园。”工作人员指着坝边的养殖区说道。实践队员们登上观测台,远眺成片的养殖区,只见浮标在海面上整齐排列,水下是茁壮成长的扇贝、文蛤等海产。队员们还注意到,梯子坝周边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也十分繁茂,这不仅是鸟类的栖息地,更能净化海水、固碳释氧,为“蓝色食物”的绿色生长再添一层生态保障。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梯子坝就像“蓝色粮仓”的守护者,其生态防护作用既是“蓝色食物”稳定供给的重要前提,也是践行大食物观中“向海洋要食物”的基础保障。
逛市场知消费百态,析蓝食发展前景
离开梯子坝,实践队前往周边的海鲜市场,对“蓝色食物”的消费现状展开调研。刚走进市场,一股咸鲜的海风气息扑面而来,各个摊位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蓝色食物”:鲜活的鲈鱼、皮皮虾在水箱里游动,肥美的海蛎子、花蛤堆成小山,还有晾晒好的鱿鱼干、鱼翅等干货琳琅满目。队员们与摊主和前来采购的居民亲切交流。摊主王大姐热情地介绍:“咱们这的海鲜大多来自附近海域,受梯子坝保护,海水好,海鲜品质高,价格也实惠,每天都有不少回头客。”一位正在选购海虾的居民李大爷说:“现在生活好了,就讲究吃得健康,这海鲜富含蛋白质,脂肪含量又低,家里每周都得买几次。”实践队员通过调研发现,当地居民对“蓝色食物”的接受度极高,消费频率也较高,“蓝色食物”已成为家庭餐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电商的发展,许多摊主还开通了线上销售渠道,将新鲜的“蓝色食物”销往全国各地,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在大食物观的引导下,“蓝色食物”正展现出广阔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汇见闻悟实践之道,献良策助蓝食发展
此次实践让队员们将理论与实际深度融合,从梯子坝的生态防护到对“蓝色食物”供给的支撑,深刻领悟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平衡之道,更明晰大食物观中“多元化供给”的内涵。实践队提出,需强化梯子坝等生态工程管护,持续改善海洋生态,为“蓝色食物”可持续供给保驾护航;依托当地优质资源发展特色海鲜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加大其营养健康价值科普,提升公众认知,推动大食物观落地生根。“耕海牧渔”实践队队员们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把所学所思化作实干动力,为“蓝色食物”产业绿色发展注入青春能量,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屏障贡献青年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