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潍坊诸城市恐龙文化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在对库存化石进行系统性整理时,发现一块极其完整的暴龙股骨化石,长达1.21米。经与来自美国、加拿大的古生物学者联合研判,确认该标本为亚洲目前已发现的最长的暴龙类股骨。
研究团队同时对该馆收藏的一具暴龙椎骨进行了高精度测量与三维扫描,结果显示其椎体宽度达28厘米。对比发现,椎骨的大小和形态特征与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霸王龙个体相应椎骨宽度接近。结合超长股骨这一特征,科研人员推断诸城曾生活着体长超过12米的大型暴龙个体。
“虽然新发现化石尚需进一步鉴定是否属于已命名的‘巨型诸城暴龙’,但其尺寸特征进一步验证了诸城暴龙为亚洲已知最大暴龙类的观点。”诸城市恐龙文化研究中心宣传策划科科长陈树清说,“这一发现也为‘霸王龙亚洲起源说’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诸城素有“中国龙城”之称,屡次刷新恐龙研究的世界纪录,新复原的“巨大华夏龙”刚获认证为世界上最高大的鸭嘴龙类恐龙。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先后在此命名了“巨大诸城龙”“巨型诸城暴龙”“诸城中国角龙”等十多个恐龙新属种,丰富了古生物学研究内容。
为什么诸城会有如此丰富的恐龙化石?地质研究表明,在白垩纪晚期,这里曾是一片河湖交错的冲积平原,气候温湿、植被茂盛,尤其适合鸭嘴龙等植食性恐龙集群生存。陈树清介绍,当地化石埋藏呈现骨骼散乱、多层叠压的特征,符合鸭嘴龙群体在迁徙途中遭遇洪水或泥石流而瞬间集群死亡的埋藏模式。
此外,诸城臧家庄地区发现的多类恐龙骨骼共存遗址,包括暴龙、鸭嘴龙、角龙和甲龙,可能反映了捕食与被捕食者之间的激烈冲突。值得一提的是,“诸城中国角龙”作为亚洲唯一、全球最大的角龙科成员之一,其发现彻底扭转了“亚洲无大型角龙”的传统认知。
这些珍贵的化石不仅是揭示生命演化与地球环境变化的关键密码,也是诸城文化旅游的亮丽名片。诸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彦玲介绍,当地正积极推进“恐龙文旅”深度融合,通过开发情景式体验项目,让游客“穿越”回亿年前,感受恐龙时代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