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长访日商谈组建“新八国联军”,声称必要时会向亚太派兵;二战结束80周年后,战败国又要合流? 8月18号那天,德国新来的外长瓦德富尔刚到东京,连浅草寺那种常去的地方都没顾上去,一见面就拉着日本外相岩屋毅的手说,日本是德国在亚洲的“特别伙伴”。 这话听着热乎,其实明眼人都明白,俩二战战败国,这是想趁着现在国际上不太平,把以前受的约束再松快松快。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位外长刚落地,转头就对着媒体放话,说中国要是再“不听话”,德国就准备派兵到亚太来“维护和平”。 说起来,瓦德富尔这话可不是随口说的。德国和日本,一个在欧洲一个在亚洲,虽说离得远,但都是二战战败国,在国际上总有点“同病相怜”的意思。 这几年美国一个劲拉着盟友搞“印太战略”,这俩正好借着这股劲往上凑。 日本这些年一个劲往“自由开放的印太”里钻,又是买美国武器,又是搞联合军演;德国这边,默茨政府上台后也跟着变调,去年派了“巴伐利亚”号护卫舰去南海晃悠,今年又跟日本搞起了空军联合训练。 这次俩人碰头,直接把经济安全、防务合作这些敏感话题摆到台面上,说什么“供应链弹性”,说白了就是想把中国从关键产业里踢出去;说什么“联合军演”,就是想在亚太这边刷存在感。 有意思的是,瓦德富尔在东京喊“特别伙伴”的时候,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正在菲律宾忙着签防务协议。 这位防长去年刚加入驻韩“联合国军司令部”,今年又跟菲律宾说好了年底前签军事合作协议,还说要帮菲律宾在防空、海军这些方面“提升能力”。 这哪是单纯的军事合作啊,分明是想在中国周边找点事。 德国这会儿突然盯着亚太,背后的心思可不少。首先是经济上想“绕开中国”。默茨政府上台后,天天说要“降低对华依赖”,瓦德富尔是默茨的铁杆,自然得把这事儿落实。 日本在半导体、关键矿产这些地方有技术,德国有钱,俩人凑一块,就想在产业链上绕开中国。可他们不想想,中国在稀土加工、光伏这些领域早就成了全球老大,想绕开中国另起炉灶,哪那么容易? 再就是军事上想投机。德国这几年经济不咋地,军费却一年比一年涨。 2021年“巴伐利亚”号去南海,德国媒体还遮遮掩掩说“维护航行自由”,到了2024年,直接跟日本搞起“2+2”防长会谈,连“资产部署”这种军事上的词都用上了。 说白了,就是想借着美国的印太战略,在国际上多占点便宜。可他们忘了,欧洲那边俄乌冲突还没消停,自家后院都着火了,哪还有闲心跑到万里之外“维护和平”? 最关键的是政治上想站队表忠心。瓦德富尔访日的时间选得挺巧,9月3日中国要搞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他这时候跳出来说“派兵亚太”,明摆着是想在这敏感时候给中国制造压力。 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当天就回了八个字:“挑动矛盾、渲染紧张”。这话说得明白,你以为派几艘军舰就能吓唬人?中国军队这些年的发展可不是白来的。 现在全世界都看着日德这“特别伙伴”的戏码。表面上俩人又是签协议又是搞军演,热闹得很,其实各有各的小算盘。 日本想拉着德国把北约的势力引到亚太,给自己壮胆;德国则想通过日本打开亚太市场,捞点经济好处。但他俩这合作,从根上就不结实。 先算经济账。德国是日本汽车、机械的大市场,日本是德国化工、精密仪器的主要买家,本来互补性挺强。可现在非要把经济合作跟政治绑一块,搞什么“价值观贸易”,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 去年德国大众在中国市场销量掉了12%,日本丰田在欧洲也被电动车挤得难受,这时候还想着“绕开中国”,不是自断财路吗? 再说军事合作。德国这些年军备老化得厉害,连战斗机都凑不齐编队,哪有那么多兵力派到亚太? 2024年跟日本搞联合军演,说是“加强防务合作”,其实就派了几架老旧的“台风”战机,日本自卫队看了都觉得不怎么样。 更有意思的是,德国防长刚跟菲律宾签完协议,就被曝出国内军费不够,连新护卫舰都得推迟造。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事儿,谁会当真? 最要命的是,这事儿根本没人待见。 中国外交部早就说了,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亚太事务;俄罗斯也看不下去,直接说德国搞“双重标准”;就连东南亚国家私下里都嘀咕,欧洲自己的事还没管好,跑来亚太凑什么热闹? 面对德国这挑衅,中国早就有准备。政治上,毛宁在记者会上把“一个中国原则”说得明明白白,还警告德国别在台海问题上玩火。 经济上,中国手里握着稀土这张牌,去年给德国的稀土就少了三成,逼得德国企业到处找替代来源。 军事上,中国海军在南海的巡逻一天没停过,9月3日的大阅兵更是亮出真家伙,东风导弹、福建舰这些重器,可不是摆着看的。
日本为何敢在钓鱼岛启用大型无人机?说白了,这不是怕不怕的问题,而是日本吃准了中国
【90评论】【5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