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笑谈[超话]【蓝业革新,食系立本】在粮食安全战略愈发重要的当下,大食物观体系

博速搞笑 2025-08-23 10:26:38

秦岭笑谈[超话]【蓝业革新,食系立本】

在粮食安全战略愈发重要的当下,大食物观体系构建成为关键命题。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部署“深远海养殖”,各地纷纷出台规划助力海洋牧场建设,蓝色食物产业创新发展与转型趋势显著。为探究蓝色食物产业创新发展与转型的现实路径,2025年8月6日至8月8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耕海牧渔实践队前往烟台科技博物馆和芝罘区北海码头,通过实地观察、访谈交流展开调研。

为探究蓝色食物产业创新路径及在大食物观体系中的构建逻辑,实践队员首站走进烟台科技博物馆,从地理根基与发展脉络切入展开调研。烟台坐拥绵长海岸线,独特的地理区位为蓝色食物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馆内展陈清晰呈现了当地渔业的演进轨迹:从建国初期木壳小渔船近海“看天吃饭”,到上世纪90年代钢制渔船配备卫星导航,再到如今养殖工船“耕海牧渔”,捕捞、加工、冷链销售全链条的迭代历历在目。工作人员指着一组数据介绍:“烟台海水养殖产量从2010年的80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63万吨,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像‘鲁海1号’三文鱼养殖工船,单船年产量就能达到3000吨。”这些展品与数据,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驱动作用。

在与馆内及周边沙滩游客的交流中,队员们收集到市场端的真实反馈。“只要东西新鲜,贵一点能接受。”一位购买过深海养殖虾的大爷说。有一名游客提及:当下时代处于过度消费阶段,消费更重品质体验,对海产品“新鲜味美”的追求具有普遍性。这些信息为理解市场需求与产业创新的衔接点提供了鲜活依据。

循着产业实践脉络,队员们继而前往烟台市芝罘区北海码头,深入探寻产业发展现状。码头停泊的大小渔船,见证着每日的捕捞作业与产销流转。与修船工人、渔民的交流中,队员们发现一个普遍现象:码头从业者多为50岁以上。“年轻人嫌累,风吹日晒不说,赚的钱也不如去别地打工上班轻来的多。”一位当地渔民的话道出了劳动人口老龄化的现实。据一位修船的工作人员介绍,捕捞的海产品主要供应本地市场及餐饮机构,这一产销模式既反映了产业与民生需求的紧密关联,也凸显了在大食物观下,蓝色食物产业在保障供给、连接生产与消费方面的基础作用,为后续探究产业创新方向与体系构建路径提供了实践参照。

本次调研活动,队员们从博物馆的产业脉络到码头的一线实况,看清了烟台蓝色食物产业的优势与挑战:地理禀赋加持下的科技进步、产销链条,以及劳动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还有市场对品质的核心需求。这些发现,让蓝色食物产业在大食物观中的分量更清晰——既是食物供给的重要支撑,也是资源保护与产业创新的连接点。耕海牧渔实践队将持续追踪调研,期待为推动技术落地、破解产业瓶颈提供青年视角,让蓝色食物产业在保障粮食安全、带动区域发展中更有作为,为大食物观体系添上更坚实的“蓝色”一笔。

0 阅读:0
博速搞笑

博速搞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