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韦杰夫称马克龙是一只“没脑子的高卢公鸡”,他在社交媒体上讽刺说,马克龙老想着派兵到乌克兰,而俄罗斯早就划出过红线,“绝不允许北约部队(在乌克兰)成为维和部队”,俄方也不会接受这样所谓的“安全保障”。 紧接着,还讽刺他像只 “不停啼叫的鸟儿”,一心想当欧洲的 “鸡舍之王”。这话听着够冲的,其实啊,这背后全是俄罗斯和北约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较劲。 事儿的由头是北约最近在商量给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里头有人提出来可能要派维和部队过去。 梅德韦杰夫一听说这事儿就不乐意了,直接在社交平台上点着马克龙的名字说,他老琢磨着派兵去乌克兰,可俄罗斯早就划了红线,“绝对不允许北约部队以维和的名义进乌克兰”。 这话可不是随口说说,俄罗斯外交部当天也跟着表态,说任何北约部队进乌克兰的想法都 “压根不能接受”,真这么干了,局势肯定得升级。 其实马克龙这些年在乌克兰问题上一直挺活跃的。2024 年 2 月的时候,他就说过 “不排除给乌克兰派西方军队”,结果英德意这些欧洲国家赶紧跳出来说跟自己没关系,美国也说不会派兵。 那时候梅德韦杰夫就讽刺他是 “懦夫”,说他推迟访问乌克兰是因为 “吓尿裤了”。 这次马克龙又提出来要搞个 “自愿联盟”,打算在俄乌停火后派几千人到乌克兰的关键地方,说是为了“展示长期支持”。他还特意强调,这是乌克兰自己主权范围内的事,俄罗斯没资格插嘴。 可梅德韦杰夫根本不吃他这一套,直接回怼说马克龙是 “扯着嗓子喊的寒酸公鸡”,“一个劲儿打鸣想证明自己是鸡舍主人”。 这种带刺儿的比喻,在外交场合可不多见,其实这是俄罗斯在舆论战上的一招。 梅德韦杰夫以前当过总统和总理,说话向来直来直去,他用 “高卢公鸡” 这种带着文化符号的说法,不光是贬低马克龙,还能激起俄罗斯国内的民族情绪。 俄罗斯为啥这么反对北约派维和部队呢?说白了,就是怕北约借着维和的名义,在东欧扩大影响力。 俄乌冲突爆发后,北约已经把芬兰和瑞典拉进来了,俄罗斯一直把乌克兰当成自家门口的地盘。要是北约部队真进了乌克兰,就好比在俄罗斯家门口钉了个钉子,普京政府肯定不能忍。 梅德韦杰夫说这些话,就是给北约施压,同时也跟国内民众表个态,俄罗斯态度硬着呢。 再看北约那边的反应,虽然成员国的国防部长开会说要支持乌克兰,但具体怎么干还在互相扯皮。 美国明着说不会派地面部队,可能会给点空中支援;欧洲国家里,法国和英国还算积极,意大利这些国家就挺谨慎的。这种内部不统一的情况,正好给了俄罗斯可乘之机。 梅德韦杰夫这么讽刺马克龙,其实也是想挑拨北约内部的关系,暗示马克龙是在 “自己单干”,根本代表不了欧洲。 马克龙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一直想在欧洲事务里当老大,提出派兵的计划,一方面是想显示法国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想推动俄乌坐下来谈判。 可他这提议在国内也引了不少争议,法国 “爱国者” 党的领导人就说他关于核武器的言论是 “叛国”。 梅德韦杰夫抓住这一点,说他 “为了保住权力,想出些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招儿”,还拿拿破仑失败的事儿讽刺他,意思是做法国领导人,得懂点历史教训。 现在这情况,有点像两边在拔河。俄罗斯这边使劲儿阻止北约介入,梅德韦杰夫说的这些话就是在使劲拉绳子;北约那边虽然想支持乌克兰,可内部意见不统一,美国又不愿意直接下场。 马克龙夹在中间,既想表现出自己有领导力,又得顾着盟友的态度,结果就成了梅德韦杰夫的靶子。 其实俄罗斯反对北约搞维和,还有更深层的考虑。2022 年伊斯坦布尔谈判的时候,俄罗斯曾同意让联合国安理会的成员提供安全保障,但前提是乌克兰得保持中立。 现在北约想绕开联合国自己干,俄罗斯当然不答应。梅德韦杰夫在评论里特意提了这事儿,就是想把自己塑造成 “遵守国际规则” 的一方,而北约是 “破坏秩序” 的麻烦制造者。 从国际舆论来看,梅德韦杰夫这带刺儿的话虽然不好听,可还真起了点作用。 欧洲媒体开始讨论北约内部的分歧,美国的智库也分析说,要是没有美国直接支持,欧洲的维和计划可能也就 “摆摆样子”。这无形中给马克龙的计划泼了盆冷水,也让俄罗斯在谈判桌上多了点筹码。 总的来说,梅德韦杰夫说的这些话,既是俄罗斯对北约的一次舆论反击,也是在为可能的谈判铺路。 通过讽刺马克龙,俄罗斯不光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还想削弱北约的团结,同时巩固自己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主导权。 而马克龙虽然被骂得挺惨,但他这提议也让国际社会重新关注俄乌冲突的解决,两边的较量还早着呢。
马克龙回到法国后,强硬表态。马克龙在特朗普眼里,什么都不是,像小学生一样被老师批
【5评论】【5点赞】
勿忘我
叫得最响的人也是投降最快的人,
冰川
欧洲怕俄罗斯,美国不怕,他俩核武器相当,所以欧洲多出点钱也有道理,谁让你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