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央社”21日对外披露消息称,赖当局计划明年的“防务”开支增加到为9495亿新台币,相当于台湾地区生产总值的3.32%。 这种预算膨胀的趋势已经持续了几年,但这次增幅尤其明显,明明近几年台湾经济增长压力不小,民众对住房、物价、医疗等方面诉求越来越突出,财政吃紧已是不争事实,可是在各种社会需求争抢有限资金的时候,军费还屡创新高。 此举很难说完全顺应了绝大多数岛内民众的心声,毕竟,民生保障和提升福祉是居民们最根本的期望,在经济压力和结构转型之下,赖当局还是选择不断砸钱投向军备,像是在持续向外界强调一种政治立场。 岛内许多民众其实也在问:政府一直强调“安全”,可安全到底是谁给的,“提升战力”又是不是真的能带来和平? 不断攀升的“防务”预算背后,和美方的施压与渗透分不开,近来各种美台之间强化军事交流、不断采购武器装备的新闻时不时见诸媒体,台美之间军事上的往来日益频繁,美方甚至公开推动有关法案,推动对台军售规模扩大。 军备升级并不完全是出于台湾自身发展考量,更多还是要配合外部势力仓促推动的战略安排,赖当局不断用财政去“买安全”,可这些武器和装备,无非是把台湾变成战略棋子,反而加重了局势的敏感和紧张。 台湾的经济本身就受全球环境波动影响,科技制造等行业都面临不小压力,这样背景下,大规模投向“防务”,必然压缩对教育、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投入。 对老百姓来说日常生活的改善才是切切实实的幸福,用于军备的巨资却极难转化为保障感,尤其整个社会新生代工作和生活压力大。 如果资源配置总是偏向外部政治和军事问题,恐怕不久的将来会更引发民众不满。 岛内某些政客频繁用“安全受威胁”来渲染局势,甚至借机制造社会对立与紧张氛围,在本质上只是企图强化其执政根基,这种一厢情愿的“加码武装”路线其实难以为台湾换来真正的和平。 两岸一家亲本是骨肉相连,事实反复证明,两岸交流增多时,台湾经济和社会发展都顺风顺水,只有气氛紧绷对峙,社会撕裂才会加深,百姓生活才会焦虑。 赖当局将大笔资源投入军备,看似是为“安全”投资,本质上却让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政治操作埋单。 台湾自身“防务”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依赖美国等外部势力,靠外力“保安全”只能让台湾越陷越深。 美国对台军售不仅让台湾背上沉重财政负担,还把地区安全当成筹码反复操作,实际上台湾越是加剧对抗、提高军费,只会进一步刺激紧张,制造误判风险。 这种状况下即便加再多军费,也难以改变大局,岛内社会真正的安宁也不会靠军费堆出来。 台湾的前途最终要由两岸中国人共同掌握,外部干涉只会让局势更复杂。 作为当局真正应该做的是回应民生所需,把有限资源投向真正能提升岛内老百姓幸福感的地方,想要和平安稳。 唯有放下对抗心态,重回交流合作的轨道,这才是千千万万普通家庭心中最本真的期盼。
最近岛内有人表示,既然中国大陆表态,只要岛内愿意谈统一,什么条件都可以提,那么国
【76评论】【6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