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闹大了!”陕西西安,一大爷家里120000元的存款到期,于是来到银行重新存定期,可没想到,两个月后,大爷竟发现所谓的“存款”竟全部成了理财产品,后面还要继续缴纳24万元! 老年人的养老钱,本该是晚年安稳的基石,却常在银行里遭遇意想不到的变故。许多老人将到期存款转为保险,发现时已陷入困境。这不只是个别事件,普遍发生在老年群体中,威胁着他们辛苦积攒的血汗钱。 西安草滩的徐师傅老两口,遭遇了类似的经历。他们本有十二万元存款即将到期,却在银行的“引导”下,不明就里地办理了保险。 银行客户经理或一些业务经理,会主动打电话联系这些即将到期的老客户。他们口中常说的“保本保息、年利率2.5%的好存款”,或者“高利息存款”,精准击中了老年人求稳的心态。 老人们去银行,心思单纯,只为存款。徐师傅的老伴特意叮嘱过要存钱,对其他金融产品并未多想,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原定的存款业务悄然变了样。老人们最终办理的,都是保险产品,而非他们所期望的储蓄。 整个办理过程,对老年人来说充满迷雾。徐师傅记忆力不好,也不懂复杂的金融流程,这让他们极易被工作人员牵着走。 银行人员会“手把手”教老人操作手机,电子合同签署环节,老人们更是糊里糊涂就签了字。徐师傅平时根本不用手机银行,自然无法看懂合同内容。 录制“双录”时,老人们误以为是存款流程的一部分。他们只能跟着工作人员说“是”或“同意”,没有机会细问,也听不懂那些专业术语。 办完业务,徐师傅还挺高兴,回家告诉老伴存了个三年期存款。一直沉浸在“高利息存款”的喜悦中,对真相一无所知。 老人们并未拿到纸质合同或存单。银行方面给出解释,说是“银行新规取消”或“客户没主动要就不用给”,使得关键凭证缺失。 最初,老两口觉得钱放在银行很踏实,也没有多问多想。这份朴素的信任,恰恰为后续的麻烦埋下了隐患,几个星期后,年轻的亲戚来家串门,才揭开了这个真相。 亲戚们打开手机银行,看到账户里赫然显示“保险:十二万元”的交易记录,得知真相,徐师傅瞬间“脸白了,心口像压了块石头”,巨大的冲击让老人身心俱疲。 这些保险产品还带着沉重的后续负担。徐师傅老两口明年和后年各需再交十二万元保费,对于退休金有限的老年人来说,这些巨额保费是他们无力承担的。养老钱面临损失,让他们的晚年生活陷入了困顿。 老人们试图与银行和保险公司沟通,希望能解决问题。但往往遭遇推诿和拖延,未能得到满意答复,银行方面常说,办理的是保险,合同在手机银行里,客户已签字。他们拿出“双录”作证,声称老人全程知情。 老人们反驳,自己平时根本不用手机银行,录制时也只是跟着说“是”,没有机会问细节,更没有收到过任何犹豫期提示,保险公司则往往面谈后就没了下文,或同样推卸责任。老人们为此“吃不下睡不着”,身心备受煎熬。 无奈之下,老人们只能求助监管部门。他们拨打12378向银保监会投诉,或向银监会服务电话寻求帮助,这些投诉大多仍在处理中,尚无明确结果。老人们的养老钱何去何从,仍是一个未知数。 “存款变保险”并非孤立现象。多地银行曾因误导推销保险被处罚,例如夸大收益、隐瞒条款、冒充职员销售等,金融市场环境变化也是推手。七月居民存款减少万亿,存款利息吸引力下降,银行急于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所以就盯上了老年人这样的群体。 徐师傅的退保诉求有道理,银行可能未尽到告知义务,且合同未有效送达。这些都为维权提供了依据,但是,此类案件的法律程序常有难度,储户败诉案例较多。证明银行的误导行为,是维权的核心难点。 老人应先与银行沟通,如无果再向监管部门投诉或起诉,并务必保留好所有相关证据,为守护老年人的金融安全,他们自己需提高警惕。在银行办理业务时,要认准“存款”二字,警惕“高息”、“保本”等诱惑性词语。 办理前问清是存款还是保险,是否需要连续缴费,提前取款有无损失。合同必须看明白再签字,不理解的地方要追问,电子合同的存放位置和查看方式,也要一并问清楚,确保自己能随时查阅。 金融机构更应承担起社会责任。银行和保险公司必须履行充分告知义务,提供清晰易懂的纸质合同,杜绝误导销售,他们应尊重老年客户的真实意愿,加强内部管理和员工培训,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监管部门也需持续介入调查,严惩违规行为,完善对老年客户的保护机制。全社会共同关注老年人的金融安全,确保他们的养老钱真正安稳。 保障老年人的金融权益,需要多方协作。让我们一起努力,为老人们创造一个值得信任、安全无忧的金融环境。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华商网 发布于2025年8月21日
“快抱我”!陕西西安,一女顾客在店里吃饭,突然走向一服务员,痛苦地示意服务员抱她
【18评论】【64点赞】
用户10xxx73
首先要追究银行的责任。银行是存款和贷款,不是保险机构,这也就是我们国家金融系统存在的漏洞
成人之美 回复 08-24 22:32
银行行长负连带责任或立刻马上枪毙
幸福在身边 回复 08-25 01:12
诈骗!建议直接起诉!🔥🔥🔥
用户77xxx02
超大金额诈骗,我们的法律应该严加打击!
成人之美 回复 08-24 22:32
不用麻烦法律,査到谁作案立刻马上枪毙
用户75xxx42
银行大厅里面不许办理理财保险等业务,否则就按诈骗处理,那些业务必须另立柜台,银行大厅和那些柜台必须不许同用一个大门
成人之美 回复 08-24 22:33
立刻马上枪毙,不需要麻烦法律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508 回复 08-24 23:18
家人享受诈骗所得,知情不报,一律同责
贝壳风铃
银行只能办存款,取款业务,为啥要办保险业务
春回地暖 回复 08-24 20:12
互相勾结骗蓄户。
天天开心 回复 08-24 23:33
拓展业务拓展的自己都不知道主业是干啥的了?!
用户10xxx43
诈骗!
用户12xxx09
银行都可以进行诈骗,其他更甚是。银行本应只能办理储蓄和贷款业务,为了利益也做违法的事情。
再见 青春
凡银行售卖理财产品去,行长枪毙,员工无期徒刑!我看看哪个银行还敢!
江山翁
强烈要求严格按法律法规处理。
勤俭节约 回复 08-24 19:45
说也说不赢,打也打不赢,官司也还是打不赢,赖子的老壳没得发,你存银行是想他的利,没想到他们还在想你的本
用户14xxx81
银行滥发大量信用卡,让很多不谙世事的年轻人轻信办理,消费,一旦还款逾期,就将客户资料转第三方催收机构,对客户无休无止的骚扰,威胁,恐吓,甚至爆负债人通讯录,这和诈骗的杀猪盘有什么两样?银行,保险,没他妈一个是好东西
勤俭节约 回复 08-24 19:47
现在才知道?
wxzhaojy 回复 08-24 22:24
办借记卡各种资料填报没两三个小时下不了,办信用卡分分钟办好。
予人玫瑰手有留香
缺德银行
用户10xxx43
诈骗,得佣金!
金钩钓鱼
银行应该把理财踢出去,有理财就应该是违法
三木公
银行只准办存贷业务
掌柜的
银保监会到底是什么东西啊!为什么允许银行卖保险?
郑占维
典型的欺诈行为,有关部门要坚决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依法依规处理。
自信腾飞孙大圣
银行办保险就是诈骗
Y-zxl
必须追究银行诈骗罪!
(王庆月)云和月的精彩
银行对老百姓来说就是存钱涨点利息,这就是你们唯一的业务,如果银监会允许你们办理理财业务可以另设窗口,并且有义务说明理财存在风险,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你们给予客户办理了,风险自然有银行承担,到了法院也行判决银行承担责任,此类事件就和扶老人是一个样,老人就是银行,不能再寒了老百姓的心了。
用户17xxx90
子女去把这个银行轰掉它!
用户17xxx77
现在大多数私营企业甚至是小个体户都知道,只有更好的商品,更好的服务,更好口碑才能获得并留住顾客,你这些个央企到好,为了利益把职业操守都丢了啊!
阿唐
银行已经戓了诈骗凶手 严惩不贷
用户37xxx02
说实话中国的银行好乱的,包括走弯路贷款给一些学生或者跟本没有工作收没有社会经验的年青群体,欠下债务没法偿还,导致由家庭父母或亲人代其偿还,偿还不了会被银行拉黑失去个人征信,导致年纪轻轻连工作都找不到,害了他一生的前途非常可怕
银砖
变成了理财读数的话,还可以保个本,如果是变成了保险,那你可能1分钱就拿不到了。感谢银行吧,人家做人还是有底线的,没给你变成保险。
风舞明月 回复 08-24 22:35
非要弄到出人命才可以纠正?
用户14xxx91
为什幺银行有买保险的人?
南江沙洲客
银行让客户买保险应被明令禁止!这应被视为越权行为!还有一些地方的农村信用社,农民好不容易贷款到几万块钱,就硬生生地被减去上千元的保险费,好像交了保险费这钱就不用还似的!
岸边的光
就是骗你,你也没招
嗟夫
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事!保险与银行合伙欺骗老百姓!没有天理!银行把自己的信誉挥霍一空!
害人不浅
首先应该严禁银行销售保险,理财产品,保险,理财应该另立门面,
用户10xxx90
银行和卖保险的抓起来按诈骗犯论处.公安机关应该立案移送法院起诉.不能放过一个诈骗犯
青岛焊将
越来越怀念马云了,马云要在银行哪敢
陆乘风
雷声大雨点小,有多少这样的事情时时在发生,不要写那些没用的东西,都懂,你写写这件事的结局是什么,写写实实在在的预防措施,不要什么法呀什么投入呀,一个老百姓哪能知道那么多的事情。
刘怡
金融诈骗,严厉打击
用户11xxx81
中国的保险是最恶心的存在
肖高明
银行不要脸,把保险拉来银行办业务。保险人更不是东西,专讲好听的,一人干保险,全家不要脸!
春和
银行的做法就诈骗行为
菰城
(金融机构更应承担起社会责任。银行和保险公司必须履行充分告知义务,提供清晰易懂的纸质合同,杜绝误导销售,他们应尊重老年客户的真实意愿,加强内部管理和员工培训,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你说的跟银行的培训内容完全背道而驰啊!照你这操作,银行还怎么赚钱?还要不要业绩?要不要奖金?
用户56xxx24
中国最大的诈骗团伙是保险公司,主要协助从犯者是银行业!
花蝴蝶
诈骗银行
用户10xxx74
凡是在银行里办理的保险应该允许退保,损失由银行兜底。严禁在银行大厅推销保险。
山林樵夫
应该追刑责,按诈骗
用户10xxx96
银行里不能办保险
时空穿梭
银行里卖保险这是近二十年都诈骗局了,银监会宝监会装作不知道,每年保险公司都要派人去给银行大小领导送礼,同时把理财产品继续卖到老百姓那里,大多数人的存款就成了保险公司的提款机
龙三太子
只要国家规定存取代和理财产品窗口必须分开也不允许有综合窗口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拓荒汉子
有钱买个保险柜锁着,不要贪图绳头小利,现在银行人很多心朮不正。
kill BJS apeman
保险有45天的后悔期,足够时间退保
鹏
只要出政策在银行不能办保险,办保险要去保险公司签,政府出格式合同就没这事了
6232一心一意
我老婆也遇到过类似情况,三年为期,也是保险,最后只拿回来本金。
江越能源陈越
如果银行确实难灭掉保险和理财,那就规定,他们一律只能穿黑色衣服,佩戴醒目肩带,保险,理财几个大字。或者穿环卫工人那种衣服胸前背后写上大字。现在穿着完全跟银行工作人员差不多。年轻人去他们不上前,一看到老年人就热情招呼,我老妈存了 27 万理财,还好三年赚了一点,比存款利息高一点点。
时来运转
贼喊捉贼的交易,让他们怎么问责???
蚂蚁
理财应该是专门机构,银行应该禁止理财
马到成功
这样专门坑害平民百姓的人不怕雷劈吗?
开心就好
这些办理业务员就是靠套路忽悠老年人,银行有这些害犬之马应该立即开除,银行应该监管责任到岗。
蓝魔
不杀几个人,诈骗难止!
黎明之风LIGHT
进了保险得80岁以后才能拿出或者到死,等规则的都懂,老人被骗了
米虫
银行有提成吧?让“保险与理财”业务进入?银行还做引导[捂脸哭][捂脸哭]“责任”是国家的,“业务”是个人的![捂脸哭][捂脸哭]
座地鼎
明目张胆的杀人
俊芹早婕
法办银行负责人、经办人!
用户14xxx11
害人畜生,在古代必砍头
用户20xxx07
银行这种员工应该判诈骗份子,死刑
老韭菜
这种事在农村的银行太常见了,特别是信用社这种!一不小心你的存款就变成保险或者理财产品了!还是到死都不一定能享受的保险!太无耻了
用户10xxx62
所以说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家里所有人的卡钱得早去看看取出来自己管
花开四季
银行工作人员为了业绩专骗老人。
用户65xxx91
现在的银行唯利是图
十七种武器
现在银行都和保险理财挂钩了。一办业务就有人劝你用另外方式存款利息高,无担忧。就是好!一但做了。基本存款没了
用户56xxx24
这是银行在诈骗!
用户10xxx27
一个国家的金融机构诈骗百姓,天理如此践踏。
用户10xxx35
现在银行改成骗人银行
用户10xxx66 回复 08-24 23:07
少一个“民”字。
zxyemoren
所以有时还不如自己支付宝等安全平台自己理财。。。总比被别人理财好,其实主要是中老年人容易被坑。。。。年轻人多了解一下市场与学习些理财,基本自己把控比较好。。。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死也是自己决定怎么死
波板
监守自盗!
Fishing
谁会想到银行会卖保险理财?银行成了诈骗机构,专门挑脑子不太清楚的老年人下手!
和平年代
也许,银行知道大爷的钱是大风刮来。
用户17xxx82
银行是银行,不是保险公司
南飞雁
诈骗集团
放弃我是你的错
立刻禁止所有银行卖理财产品,都是为了割老百姓的韭菜
永恒
规定银行不准卖理财产品,还能骗到人吗,理财产品应有专业部门专卖。
来电显示
必须追究银行责任,假一罚三,开除相关人
三皮
银行卖理财产品,就是专门害人的!明知故犯!
老牛
着装和银行一样,办理在银行大厅,你说银行没猫腻,谁相信。不过,银行是弱势群体,别给别人太多压力。。宽容一点吧[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冤家
哪个银行?
眼镜王蛇
国家应该给这种情况定性,只要银行卖保险就是诈骗,工作人员以诈骗罪判刑。
用户13xxx98
所谓理财就是诈骗
西门左首
这和诈骗没有区别。
用户10xxx71
那个银行?连个银行名字都没有说明你是胡编乱造
malvsa
这不就是典型的诈骗吗!
用户64xxx48
现在银行都是很无良的专门坑蒙拐骗,人们上门存款办业务工作人员专门误导人家买这种保险哪种保险就不怕断子绝孙吗?政府应该要好好打击
三环路
银行的名声怎么越来越臭?
饶帮灯盏粿
在银行内,任何引诱存取款项的百姓办理理财,投资,保险业务的,都应该算是诈骗行为,都应该算是违法行为,银行就是主犯,银行的工作人员就是从犯。
八爪鱼
银行和保险公司才是真正的高级诈骗分子
用户15xxx65
存款到银行就是银行的,这是银行的逻辑,和如今很多人的逻辑同出一辙!
用户10xxx70
违法与犯罪界线模糊不清,犯罪成本过低,而追究成本过高,导致犯罪持续上升
老爷子的视角
就这德行,银行一放开估计没有一个能活的!
哦哦哦
不要脸!专骗老人
用户10xxx66 回复 08-24 23:07
年轻人也一样骗。
星狐
是哪个银行? 暴露出来,免得其他人在上当。
鱼夫 回复 08-24 18:13
邮政最常见了
用户11xxx00
中国的保险公司就是一个毒瘤
雨声
银行推出理财产品时都拍心胸:赚钱!但不少人到期取款时都比本金少,搞不明?
用户10xxx97 回复 08-25 01:03
首先去掉占比很大的劳务费……
李C407
银行工作人员是诈骗犯!
苏日落余晖映晚霞一抹夕阳美画
日后存款叫帽子叔叔一齐帮办[100]
用户11xxx08
这种就是一种欺骗,这么大年龄了,你们这是强买强卖,老人头脑反应慢,真愁人
蓝蓝的天
弄死他们
用户11xxx16
监管部门要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