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战败后,率领两千余名红军战士退到祁连山,坚持打游击,祁连山条件艰苦,没有吃穿,后勤补给更是空谈。
1937年年初,红军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吃了大败仗,队伍都散了。政治部主任李卓然带着左支队的一千多号人,逃进了祁连山,在那鬼地方继续跟敌人打游击,生死就在一线之间。
祁连山上全是雪,冷得要命,李卓然带着这一千五百多个红军战士,一步一步走得特别艰难。他们衣服破破烂烂,没粮食吃,子弹也没几颗,每个人平均下来就三发子弹。战士们没办法,只能用草绳绑住鞋子,喝雪水解渴,用庙里的幡布包伤口,有的人甚至把树皮当作纸来写路线。
李卓然手里一直拿着一本小册子,上面写满了战士们的名字,每天晚上他都会数一数人数,记下牺牲战士的家乡和家庭情况。他身上就带了一把只有五发子弹的手枪,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有一次,队伍里少了七个人,他伤心得蹲在雪地里大哭起来。熊厚发师长受了重伤走不动,就主动留下来断后。李卓然把最后半袋子盐分成两份,一份留给队伍,另一份塞进了熊师长的衣服兜里。过了三天,敌人找到他们时,那十个人的遗体还摆着防御的圈儿。
当地的牧民诺尔布藏木第一次看见红军时,见他们饿得直打晃,却还拿银元换羊,不肯白拿人家东西。后来他发现红军把省下的粮食藏在山坳里,特别感动,就带着二十多户牧民给红军带路。
有个15岁的小战士脚趾头都被冻掉了,却还把半块青稞饼给了战友;伤员们用雪水冲冲伤口,拿帐篷布一包;队伍纪律严,信念也坚定,就这么在快撑不住的时候也挺过来了。最后,当这支队伍从祁连山走出来时,人数只剩下了417人。李卓然拿着的名单上,写着785位已经牺牲的战友的名字。祁连山上的雪每年都会化掉,但那些刻在石头上的口号,却变得越来越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