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反华情绪,根本不需要任何人去鼓动,他们自己就会开始反华,之所以会这样,原因是因为中国和韩国的无论是工业还是在农业,重合度无限趋近于100%, 前阵子刷到韩国一档民生节目,镜头里忠清北道的一位老农蹲在自家白菜地前叹气,说今年收成刚够本,可收购价比三年前降了近一半,再这样下去只能弃耕。 主持人跟着去当地农产品市场,发现摊位上摆的山东大棚白菜,每公斤价格比韩国本地白菜低了足足500韩元,不少市民围着挑,韩国老农的摊位前却没几个人。 后来查数据才知道,韩国农业自给率常年低于60%,光蔬菜类就有近四成靠进口。 其中中国产的白菜、苹果、大蒜占了大半,这几年韩国农民年均收入降幅超30%,忠清北道农村失业率更是冲到8%,难怪老农愁得睡不着。 不光农业,韩国工业的日子也不好过。 我有个做船舶设计的朋友,去年去韩国蔚山船厂交流,回来吐槽说以前觉得韩国造船业是标杆。 结果现场看到不少船台空着,工人说厂里订单比五年前少了近六成,2024年一年就裁了3万多人,加上釜山船厂的裁员,整个韩国造船业失业人数快到8万了。 后来查全球造船订单数据,中国船企2025年上半年拿了42%的订单,韩国只拿到17%,像LNG船这种韩国以前的优势领域,中国现在也能造,价格还低10%,客户自然愿意选中国的。 汽车领域的变化更明显。 我表哥在二手车市场做评估,说前几年现代起亚的车型还挺受欢迎。 2025年上半年他手里的现代二手车成交价跌了20%都难出手,问了4S店的人,才知道现代起亚在中国的年销量从2020年的180万辆,跌到2024年的11万辆。 查数据发现,中国存储芯片自给率从2020年的30%涨到2025年的72.5%。 像长江存储的3DNAND芯片,性能跟三星的差距越来越小,价格却低20%,韩国对华芯片出口占比从50%掉到35%,三星芯片部门2024年利润降了40%,不少员工的奖金都没了。 有意思的是,韩国社会的这些压力,慢慢变成了一些极端情绪。 2025年6月底到7月初,首尔明洞、釜山札嘎其市场这些中国游客多的地方,出现了几次小规模聚集活动,有人举着“减少中国商品进口”的牌子,还有人穿印着美国国旗的衣服,跟着喊口号。 更拧巴的是文化层面。 前阵子韩国某电视台做了个“传统饮食起源”的节目,把泡菜说成是韩国“独有文化”,还拿出所谓的“古代文献”。 结果被中国网友找出明代《齐民要术》里关于腌泡菜的记载,比韩国的文献早了500多年。 政客们也没闲着。 2025年韩国总统大选期间,有阵营放出“中国干涉选举”的传言,还编造“美军抓了99个中国间谍”的故事,结果美军驻韩司令部第二天就发声明辟谣,选管会也说没这回事。 后来李在明在竞选集会上喊“加强对中国渔船管控”,甚至提“必要时采取强硬措施”,可他当选后没多久,韩国公布一季度GDP萎缩0.2%,25-34岁年轻人失业率升到21.3%,经济问题没解决,反倒是把注意力引到了外部。 但韩国又离不开中国市场。 2024年中韩双边贸易额突破3600亿美元,中国占韩国出口额的26%,三星电子、LG化学这些大企业,一半以上的营收来自中国市场。 济州岛有个酒店老板在社交平台说,2019年中国游客占酒店客源的60%,2024年只剩20%,酒店空置率超50%,只能靠降价吸引本地游客。 美国还逼着韩国加入半导体出口限制,韩国外长刚说“会配合美方政策”,总统室又赶紧表态“重视中韩经济合作”。 这种左右为难的态度,在韩国企业里也很明显,三星既想保住中国市场,又不敢违逆美国,只能偷偷增加在越南的产能,试图两边讨好。 其实这种因产业竞争引发的情绪,历史上也有过。 上世纪60年代,日本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福特、通用的销量下滑,美国出现了“砸日车”的活动,政客也喊“限制日本汽车进口”,后来日本车企在美国建厂、雇佣本地工人,才慢慢缓解矛盾。 现在韩国面对的情况类似,可他们没想着怎么跟中国搞合作,反而搞对抗,比如限制中国农产品进口,结果韩国市民买蔬菜的成本涨了30%,最后还是得取消限制,这种得不偿失的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 中韩一起开发新能源汽车技术、联合拓展第三方市场,才能实现双赢,总想着把中国当“背锅侠”,最后只会耽误自己。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韩国的反华情绪,根本不需要任何人去鼓动,他们自己就会开始反华,之所以会这样,原因
语蓉聊武器
2025-08-26 01:19: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