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一副校长把残疾的儿子安排到学校工作,2022年,副校长一退休,学校直接将他的儿子给辞退了,事发后,学校表示当时你父亲是副校长,没办法才给你安排的,现在你爸退休了,辞退你没有任何毛病,男子不服直接将学校给告了,然而,法院的判决挺让人意外。 小陈是个残疾人,因为残疾,他经常将自己锁在屋子里不出来,父亲看着小陈这样心里也不是滋味,刚好学校里文印室空着,父亲就想着让小陈进去干活,最起码让小陈有做人的尊严,让小陈觉得他自己可以被需要。 于是从2006年起,小陈就在父亲任职副校长的乡镇小学里干着一份活儿。这一干,就是整整十六年。 大家嘴上都说,这是学校看在他父亲面子上的一种“照顾”。可这种“照顾”的内容,却是实打实的电脑文印、网络维护和文件处理。学校里的人都知道,小陈干活踏实肯干,非常顶用。 他虽然因为身体原因,在学校宿舍里办公,但任务都是他那位副校长父亲直接派发的,然后再由父亲带走,不过小陈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情况而导致工作拖延,都是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任务也是非常及时的完成的。 而且,这关系从一开始,就不是他父亲和学校的私人情分那么简单,县残联和上级教育部门都是点了头的。 更实在的是,学校每年都会给他打钱,虽然不定时也不一定给足,小陈拿的也是最低工资。逢年过节的福利,困难职工的补助,他也能享受到。从2019年开始,学校还正儿八经地为他缴上了社保。 转折来得猝不及防。2022年2月,他的父亲退休了。一家人搬回了市里,小陈还在家帮学校传些数据,学校里也来了新校长,可到了第二年3月,他发现工作平台的密码被改了,自己再也登不上去了。 学校的解释,就像一盆冷水浇了下来。他们说,这从来都不是劳动关系,只是一种基于他父亲在职的人情关怀。之前给的钱,也不是工资,而是“劳务费”。 十六年的付出,换来一句轻飘飘的“人情”,小陈不服。他开始了自己的维权路,可这条路走得相当坎坷。劳动仲裁不受理,一审官司也输了。 幸好,淮安市的法律援助中心伸出了援手。案子打到二审,总算迎来了转机。法官们拨开了“照顾”这层温情脉脉的面纱,看到了事情的本质。 二审法院认为,小陈的工作内容、工作地点、以及学校支付的报酬和社保,已经清清楚楚地构成了人身和经济上的依附。这就是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从2006年他开始工作算起,直到2022年他离开学校为止。 最终,学校被判赔偿小陈六万元经济损失。这个结果在网上传开后,网友们几乎一边倒地支持小陈。大家觉得,干了十六年的活,还交了社保,怎么可能不是工作? 官司是赢了,钱也拿到了,但那个他付出了十六年青春的岗位,终究是回不去了。法律主持了公道,却也留下了现实的无奈。这或许是整个事件里,最让人唏嘘的地方。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纵览新闻
江苏淮安,一副校长把残疾的儿子安排到学校工作,2022年,副校长一退休,学校直接
烟雨评社
2025-08-28 11:21: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