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这世界最终还是癫了!一个涉案27亿多的前银行副行长坐了9年牢罚了9万就

韫晓生 2025-08-28 18:24:54

[中国赞]这世界最终还是癫了!一个涉案27亿多的前银行副行长坐了9年牢罚了9万就出来,转头穿十年前的工装当网红,一周还涨粉2万。27亿的窟窿,换9年牢狱加9万罚款,出来还能靠"特殊身份"吸粉,这哪是人生反转,更像场没逻辑的闹剧。   (信源:法治视讯——“涉27亿金融大案”前副行长出狱当网红 网友热议“刑满人员该不该永久社死”)   一个曾让147个家庭倾家荡产、银行风控形同虚设的27亿骗局,在九年后,竟以“受害者”肖某的短视频“回归”之姿,再次刺痛公众神经。   他身着旧西装,试图用“踩坑”故事博取同情,却让陈年旧账、平台监管的漏洞、以及罪犯“重新开始”的道德边界,再次暴露在聚光灯下。这究竟是流量狂欢,还是对社会信任的又一次透支?   当一个男人,穿着十年前的旧银行西装,站在山村老家,对着镜头讲述自己如何从副行长沦为阶下囚时,故事开始了。他叫肖某,网名“肖野”,一个曾卷入27亿惊天骗局的核心人物,在服刑九年后,选择用短视频的方式“回归”。   这出回归大戏,剧本写得相当动人。他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悲情角色,妻离子散,一无所有。他说自己当初在行长被抓后,还曾安抚客户,一度以为自己能接任收拾烂摊子。他甚至给故事加上了电影般的桥段,自称在法庭上引用《无间道》的台词,对法官说“我想做个好人”。   可惜,这套精心编排的独白,刻意遗忘了判决书上冰冷的事实。在那场席卷了147个家庭的灾难里,他可不是什么无辜的配角。   作为主谋,他亲手辅助销售了13.8亿的虚假理财产品,罪名是“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他的故事里没有受害者的眼泪,只有自己戏剧化的人生“踩坑”经历。   但互联网好这口。银行内幕、牢狱之灾,每一个标签都精准地踩在了流量的兴奋点上。仅仅一周时间,他的账号“肖野陪您唠”就吸引了超过两万粉丝。流量来了,争议也铺天盖地而来。   评论区彻底撕裂了。有人觉得,九年牢都坐了,法律上他有权重新开始。但更多的人无法接受,认为这是在靠消费他人的痛苦博取眼球,是对那147个家庭赤裸裸的二次伤害。   而他的这一行为说明,他不仅没有悔改之心,还将当初那些人的痛苦当成流量的开端。而且还表明他并没有反思,反而将自己塑造成受害者的形象。而在当今流量为上的时代,不是什么都可以原谅的。   平台在这场风波里,显得有些后知后觉。显然,它的风控系统没能拦住这种利用“黑历史”炒作的行为。直到舆论沸腾,才匆匆出手,账号名字变成一串数字,作品清空,禁止关注。这种“出事再封禁”的模式,和之前河北某副局长出狱当网红被封的路数,几乎一模一样。   肖某的短暂复出,最尴尬的恐怕还是他之前任职的地方。面对追问,工作人员那句“会向上级汇报”的官方辞令,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这让人不禁回想起,当年的骗局之所以能得逞,正是因为银行内部的风控形同虚设,从公章管理到资金监控,处处是漏洞。   他的出现,就像一声刺耳的回响,提醒着所有人,那个由制度漏洞酿成的苦果,余味至今未消。他的罪行是个人贪欲的膨胀,更是系统性失灵下的产物。信任一旦被这样透支,重建起来谈何容易?   “肖野”的网红梦碎了,但他掀起的这场不大不小的风暴,拷问着太多东西。法律的底线在哪里?道德的边界又该如何划定?   一个罪犯的“重新开始”,是否可以建立在他人的伤痛之上?我们需要的不是下一个猎奇的“故事哥”,而是对过往错误的彻底反思,和对未来的严密设防。

0 阅读:0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