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疮疡只清热不够?《血证论》提示,血瘀气虚要兼顾 疮疡看似表面皮肤问题,实则是体内气血运行失调所致。很多人在治疗时只关注清热解毒,忽略了气血虚弱与血瘀的深层因素,反而容易导致久治不愈。 《血证论》中提出的“水即化气,火即化血”理论,揭示了疮疡病机核心是气血失调与血瘀内阻。 疮疡初发时,多由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局部瘀阻,若贸然使用苦寒药物清热,可能使气机受抑,血行不畅,反而加重瘀阻。此时若能温和活血,疏通气血,疮肿自然可消。 进入脓疡阶段后,病位已深,气虚者多见脓液难排,此时清热不再是重点,应以补气助化,帮助身体蒸化瘀血成脓,从而加速破溃排出。溃脓期后,气血双虚,需及时补养气血,帮助组织修复,防止久病不愈。 治疗疮疡应结合分期辨治理念,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策略。《血证论》强调治疮先治血,活血兼顾补气。治疗中兼顾火热与血瘀、虚实相兼,是提升疗效、缩短病程的关键。 当下临床过度依赖清热药物,忽视了活血通络与补气扶正,常使病情迁延。若能从“气血同调”的角度出发,根据疮疡发展阶段精准施治,才能真正做到内外兼治,提高恢复效率,避免复发。选择合适的治疗思路,比单纯一味清热更有效。
治疮疡只清热不够?《血证论》提示,血瘀气虚要兼顾 疮疡看似表面皮肤问题,实则是
疾冰预防说
2025-08-29 11:27:04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