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帝载淳出生在咸丰六年,生母是叶赫那拉氏,也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咸丰帝死后,五

观今言史啊 2025-08-30 15:25:01

同治帝载淳出生在咸丰六年,生母是叶赫那拉氏,也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咸丰帝死后,五岁的他被推上皇位,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他不过是个名义上的皇帝。   慈禧太后把大权抓得死死的,对他没啥教育和期望,就把他当工具人用。这位小皇帝十九岁就莫名其妙死了,官方说法是天花,但民间一直嘀咕,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毕竟天花的症状和某些不好说的病实在太像了。   清廷当时还搞了套“送痘神”的仪式,大臣们穿上花衣祈福,宫里张灯结彩,看着挺像那么回事。   但问题就在于,这些东西太标准太官方了,反而让人起疑。就好比现在有些单位写的通稿,看起来滴水不漏,其实该说的都没说。   这时候就得提提御医李德立了。这位老先生的后人后来爆料,说其实李德立一进宫就看明白了,皇帝得的根本不是天花,是梅毒。   他还特意找了外科御医张本仁一起看,两人心里都门儿清,但谁也不敢说真话。为啥呢?你说给皇帝诊断出花柳病,皇家脸面往哪儿搁?估计脑袋立马就得搬家。   于是只好装糊涂,宫里都说天花,那就按天花治呗。结果药不对症,情况越来越糟,同治帝最后全身溃烂流脓,牙龈穿腮,恶臭熏天,宫女太监都不敢近身。   这种惨状,和梅毒晚期的症状吻合度相当高。后来还发现了一封监察御史余上华的奏折,这折子写得有点意思,说李德立等人“不辨症之寒热虚实,轻于尝试”,用药无效,导致皇帝驾崩,应该治罪。   但这奏折对真正的病因语焉不详,似乎有难言之隐。更蹊跷的是,李德立最后的处分只是革职,没多久还能在京城行善,得了个“李善人”的名声。   按常理,治死皇帝可是天大的罪过,就这么轻轻放过,难免让人怀疑是在默契地掩盖什么。   那么问题来了,同治帝有没有可能真的出去瞎搞呢?要知道清朝皇帝想出宫可不容易,祖宗家法管得严。   但《翁同龢日记》里确实提到两宫太后曾议论过皇帝微服私行的事,朝野上下也有传言,只是大家碍于君臣名分不敢明说。   恭亲王奕訢在教育皇帝时,甚至直接指出他偷跑出去闲逛,时间地点都有,同治帝被问得哑口无言。   加上他身边还有载澄、王庆祺这样的玩伴引诱,风气确实不太好。所以,他有机会接触宫外的传染源,从逻辑上是说得通的。   所以回过头来看,同治帝的死,很可能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他糟糕的精神状态、被压抑的处境、可能存在的放纵行为、复杂的病情以及宫廷内部的政治博弈,共同导致了这场悲剧。   所谓宫廷密档揭露的真相,更像是一块拼图,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看待这件事,而不是简单地下一个“是”或“非”的判断。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官方记载往往端正堂皇,野史传闻又可能过于猎奇。真正的研究就是在这些材料之间仔细掂量,寻找最合理的解释。   同治帝的死因争论,至今还能引起大家的兴趣,恰恰说明历史不是冷冰冰的年表,它关乎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命运。   透过这些尘封的往事,我们也能看到一点权力对人性的扭曲,以及无论地位高低,健康的身心状态才是根本的道理。

0 阅读:15

猜你喜欢

观今言史啊

观今言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