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矣!”1200架无人机重现日军投降报纸头版,香港市民齐唱国歌。

云云聊聊娱 2025-09-01 14:30:43

“日本投降矣!”1200架无人机重现日军投降报纸头版,香港市民齐唱国歌。 8月30日晚八点,当“日本投降矣”五个大字,以《大公报》当年的头版样式,赫然亮彻维多利亚港的夜空时,许多人瞬间就明白了,这不只是一场秀。这是一次铭刻,一次用这个时代最炫目的方式,对历史的回响。 那晚1200架无人机在香港湾仔海滨集结,为的是纪念一场八十年前的伟大胜利。主办方紫荆文化集团和承办方紫荆杂志社,带来了一座只存在了十五分钟的“流动的纪念碑”。 传统的纪念碑是静默的,冰冷的石头承载着沉重的过去。但这座光影之碑,是会呼吸、有心跳的。它用毫米级定位的精准,和RGBW全色域的灯珠,将历史从泛黄的书页中解放出来。 一个摆动的巨钟拉开序幕,“九·一八勿忘国耻”的字样,瞬间把人拽回那个屈辱的起点。 紧接着,卢沟桥的烽烟、淞沪战场的惨烈、台儿庄大捷的烟花,一幕幕流动的画卷在天际展开。 破碎的山河图案,比任何文字都更具穿透力,让现场数百名冒雨前来的市民和游客,从“被告知”历史,变成了“去感受”历史。大家不约而同地举起手机,想要留住这短暂却永恒的瞬间。 这场表演最高明的地方,在于它没有让宏大的国史悬浮于城市上空,而是让它稳稳地落在了香港的土地上。活动名称“峥嵘岁月·香江记忆”就点明了这一点。当 东江纵队战士持枪立于船头的剪影出现,当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的轮廓被勾勒出来,历史与香港的血脉连接变得清晰可见。 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香港在民族危难中所扮演角色的肯定。包括“文化名人大营救”这一幕,更是触动了香港独特的文化记忆,让在场的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轻人,在宏大的叙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不再是遥远的故事,而是与脚下这片土地息息相关的共同记忆。 尽管天公不作美,但维港的雨夜反而成了一个巨大的情感熔炉。人们huddled在一起,共同仰望,分享着同一种震撼。 人群中不时爆发出惊叹与欢呼,许多老人家眼眶湿润,喃喃自语“八十年了,不能忘”。一位内地来的苟嘉沁同学说,这比课本生动太多,太震撼了。 一位姓黄的香港市民带着儿子,他说这样的活动太难得了,就是要让孩子知道国家的历史,培养他的爱国心。一位游客甚至感动到落泪。 人群里有人自发用手提音响放起了《歌唱祖国》,歌声与光影交织,将现场的情感推向高潮。 当表演以三军敬礼的图案,最终化为一朵盛开的紫荆花,并定格在“和平”二字时,全场的情感共鸣达到了顶点。这不仅仅是一场悼念,更是一次集体的情感凝聚。 这场世界级科技水准的表演,本质上是一堂别开生面的国家级历史教育课。它证明了,记住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和平的珍贵。 它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让历史“活”在了香港的夜空,也“活”进了人们的心里。 这座流动的纪念碑虽然只存在了十五分钟,但它在每个亲历者心中刻下的印记,或许比石碑更加久远。这大概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在香港这座城市,最动人的样子:既有国家的高度,又触得到城市的心跳。

0 阅读:43

猜你喜欢

云云聊聊娱

云云聊聊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