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旅和中国足协正面开杠,足协刚说全国城市联赛必须归我批,江苏反手对外表示,苏超不是足球赛,是“蹴鞠”。 中国足协最近的一纸新规,却意外地让“蹴鞠”这个古老的词汇重新浮出了水面。 这可不是什么文化复兴,而是地方联赛为了绕开集权式管理,上演的一场精彩绝伦的博弈。这个词,成了一件“概念武器”,犀利地划开了行政管辖、公众情绪和未来改革三个战场。 这声“蹴鞠”,首先是地方为自己筑起的一道“行政防火墙”。当足协在8月26日要求所有地方赛事都必须先报备后比赛。 江苏和山东的联赛主办方也没惯着,直接换了个赛道。他们把联赛改名叫“蹴鞠联赛”,巧妙地把一场体育竞技,重新包装成了“文旅文体活动”。 你看江苏的操作多漂亮,回应足协的不是体育部门,而是文旅部门。这一下,就从足协的垂直管理体系里跳了出来,变成了平行的兄弟单位。 更绝的是财务切割,门票收入全部上缴省财政,彻底断了和足协未来可能产生的分账关系,经济基础上也实现了独立。 山东那边更是底气十足。他们的“鲁超”从2015年就开始了,早已是个成熟的草根联赛,首个赛季就有一百五十多支队伍报名,场地预订率高达九成。 他们用事实证明,即便没有足协的“指导”,民间足球照样能搞得红红火火。所以当新规下来时,他们选择直接无视。 “蹴鞠”这个词,更像一个舆论共鸣器,瞬间点燃了公众积压已久的情绪。网上对这个改名操作是一片叫好,大家觉得这招太高明、太解气了。 这种赞扬,和对足协长久以来的负面印象形成了巨大反差。人们想不通,国足成绩这么差,怎么还这么热衷于伸手去管搞得有声有色的地方赛事? 这种情绪很快就升级了。从“解散足协”到“取消财政拨款”的呼声四起,各种讽刺段子也满天飞。 有人开玩笑说,千万别让国足那帮“伙食太好”的队员带坏了地方球员;有人拿国足球员五百万的年薪对比地方球员的未来;更有人调侃,足协不如去管管海参养殖或者足浴行业。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业务讨论,而是一场民意对官方机构的信任审判。 这场冲突看似是地方在挑战权威,但根子里,是两种发展思路的碰撞。足协希望统一规范,保障安全,防止乱象。 而地方呢,担心层层审批会扼杀掉民间足球好不容易燃起的活力。江苏“苏超”的成功,本身就被很多人看作是对足协管理模式无声的“打脸”。 所以,“蹴鞠”的出现,与其说是终结对话,不如说是在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倒逼改革。它把一个核心问题摆上了台面:中国足球的管理,究竟应该怎么管?谁来管?是继续“一刀切”,还是探索更灵活的模式? 其实理性的声音并不少。有人提出“分类管控”的思路,全国性的品牌大赛由足协指导,而地方的草根联赛,就该简化流程,给足自主权。 比如把“先报后踢”的审批制,改成更宽松的“赛前公示+事后评估”,既能监管,又不添乱。 说到底,“蹴鞠”的复活,是地方在现有体系下的一种生存智慧,也是对僵化管理的一次精准反击。这场风波的真正价值,是迫使所有人重新思考中国足球的治理结构。 未来足球的活力不取决于它叫“足球”还是“蹴鞠”,而在于能否建立一个既有秩序、又能充分释放民间热情的共赢体系。这场“概念战争”的硝烟,或许能为真正的改革照亮前路。
听说中国足协给各省的社会足球下文件,要管各省足协,要服从它的领导。于是有人出主意
【53评论】【19点赞】
老马迷途
足协就一行业协会,管理起政府部门组织来了?
风灬萧萧兮 回复 09-02 06:47
主要是背后的人
大勇
不管不行吗?
。。我 !?
足协听起来不错,应该是民间组织!
用户10xxx17
好霸道!
用户14xxx58
中国足球被足协搞成这个怂样了,还高高在上的吆三喝六,说明足协就没有反思自己,中国足协不彻底改革,全国人民都不会答应
用户10xxx99
足协去死
木木夕木目心
是协这也想管那也想管,为什么不去管管暴走团,那可是一个大有油水的团体。
咔塔山
不跟国际接鬼,国内就是合法的。非法就管不着,非法认证的足协更管不着。
用户12xxx74
足协先可以研制一款治疗脚臭的药,国足不是臭脚才能踢好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