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一个湖北穷小子高考考了289分,但由于消息闭塞,他就报考了华中师大,

南风意史册 2025-09-01 17:39:17

1977年,一个湖北穷小子高考考了289分,但由于消息闭塞,他就报考了华中师大,没想到的是,华师大的录取分数线才189分,而北大的分数线也只有270分,有人故意调侃他:你后悔当初的选择吗?          “老戴,你当年289分上了华师,亏大发了啊!”   面对友人的调侃,戴建业推了推眼镜,咧嘴一笑:“要不是当年消息闭塞,我哪能成为你们的‘网红教授’呢?”   这个看似“吃亏”的选择,却意外地造就了中国教育界一个独特的存在。44年后的今天,那位曾经的“农村穷小子”,凭借其独特的“麻普”口音和幽默犀利的讲课风格,在抖音创下3亿播放量,成为无数学生追捧的“网红教授”。   时间回到1977年12月,中断十年的高考终于恢复。湖北麻城的三口湾村里,戴建业一家还挤在破旧的土坯房中。作为家中长子,他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点着煤油灯复习。考试那天,他凌晨三点起床,徒步四小时才赶到县城考场。   成绩公布时,他正在地里干活,村支书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喜:“建业,你考了289分,全县第一!”   这个分数在当时堪称奇迹。邻居们纷纷前来道贺:“老戴家要出大学生了!”父母喜极而泣,连夜凑钱买肉包饺子庆祝。   喜悦之后,难题接踵而至:该报哪所大学?   那时没有互联网,没有辅导班,连招生简章都难得一见。戴建业只隐约知道清华北大是最好的大学,但具体录取要多少分,他心里并没底。在高中老师的建议下,他最终在志愿表上填了华师大。   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欣喜若狂。直到入学后他才知道,而北大的分数线是270分,比他的成绩还低了19分。   同学们常开玩笑说:“戴建业,你这分数怎么来我们这儿了?”每当这时,他总是憨厚一笑:“能上大学就很好了。”   尽管与北大错过,戴建业却从未怨天尤人。   大学四年,他成了图书馆的“钉子户”。每天五点起床晨读两小时,晚上直到闭馆才离开。他的勤奋很快结出果实:大二时,他就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毕业时,更以全优成绩留校任教。   留校之后,戴建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一口浓重的麻城普通话,配上生动活泼的讲解,让他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他讲唐诗宋词从不照本宣科,而是以现代视角重新解读。这种接地气的授课方式,常常让学生在捧腹大笑中牢牢记住知识点。   2018年,有学生将他的讲课视频上传抖音,没想到一夜爆红,单个视频播放量突破千万。“戴建业”这个名字,一下子从大学课堂火遍全网。   回顾戴建业的经历,让人不禁思考:到底是命运塑造人,还是人创造命运?   表面上看,戴建业因信息闭塞“错过”北大,似乎是命运的玩笑;但深层次看,正是这种“阴差阳错”,让他走出了一条独一无二的道路。   若在北大,他或许只是众多天才中的普通一员;而在华师,他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舞台。他的“麻普”口音和农村背景,反而成为鲜明的个人标识。   如今,68岁的戴建业依然活跃在讲台上。他的视频下方常有这样的评论:“要是当年我的老师也这么讲课,我早就考上清华北大了!”   而戴建业总是幽默回应:“现在听也不晚,活到老学到老嘛!”   信息来源: 中国网文化|1977年湖北一个穷小子高考289分,报考了华中师大,可当年北大才要270分   文|知又 编辑|南风意史

0 阅读:220
南风意史册

南风意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