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车不是开饭点,为什么要赶人走!”近日,火车上一位妈妈买的是无座票,带着孩子一路站得累了,正好饿了,就在餐车里泡了两桶面,想让孩子歇口气吃点东西。可还没吃几口,餐车的工作人员过来劝离,说:“不是在这买的,不能在这吃。”这让母子俩很尴尬,旁边的乘客看不下去,纷纷帮她们说话:不就十几分钟吗?而且现在餐车里也不挤,为什么不能通融一下呢? 这事儿传到网上后,立马引起了不少争论。很多网友站在母子这边,觉得大家出门在外都不容易,尤其是带着孩子的妈妈,本来就辛苦,能坐下吃口热乎的东西没什么大不了的。更何况当时餐车并不拥挤,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多点人情味,允许她们吃完就走。有人甚至说,这点小事都不肯通融,未免太冷漠了。 但也有网友提出了另一种观点,说要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开了一家餐馆,别人拿着外面的外卖跑你店里吃,占着座位还用着你的服务,你愿意吗?从这个角度看,餐车工作人员并没有错。餐车本来就是经营场所,规定只能接待在车上消费的乘客,这也是合理的规章制度。特别是高峰期,人多的时候,肯定要优先给点餐的乘客留位置。 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能不能吃,而在于怎么说。 餐车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规定没错,但说话方式如果柔和一些,态度多点耐心,效果可能就完全不同了。比如可以解释:现在不是高峰期,你们可以吃完就走,但以后如果人多了就得给点餐的乘客让位。这样既守住了规则,也体现了人情味,母子俩也不会觉得被赶得太难堪。 规则要有,但温度也不能少。大家出门在外都希望能被善意对待,特别是那些带孩子的妈妈,她们往往比别人更需要一些理解。铁路部门其实也可以更人性化一些,把规则公示清楚,甚至在餐车设个“爱心位”,给老人、小孩或无座票旅客提供临时休息的地方。 这样既不影响餐车的正常经营,也能体现温暖和关怀。
没人情味!女子带孩子在火车餐车吃自带泡面,被乘务员告知不能在餐车就坐,邻座女子看
【2评论】【1点赞】
风住过的街道
幸好高铁没卖挂票,不然你只能挂在外面喝西北风了[静静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