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预料到了阅兵现场老兵会哭,也预料到了台下观众会哭,但万万没想到,一个外国记者也哭成泪人了。 在阅兵结束的现场,外国记者方浩明激动得哭了。在镜头前,一开始他还微笑着,但是过一秒,在和平鸽子飞出来的瞬间,他的眼睛湿润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用手遮住了流泪的眼睛,好像不想让我们看到他的丑态,默默地用他的双手抹去眼泪,手指着天上飞着的和平鸽,这一刻,他一定心里默想着和平真好。 方浩明这次来中国,除了报道阅兵,还带着爷爷的一张老照片。照片里是 1950 年的黎巴嫩贝鲁特港,他的爷爷穿着联合国维和部队制服,身边站着几位中国军人。 方浩明说,爷爷生前总讲,当年黎巴嫩内战时,是中国维和部队帮他们修建临时医院,还教当地孩子读书。这次来北京前,他特意去了黎巴嫩国家档案馆,查到 1971 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黎巴嫩是为数不多投赞成票的中东国家,档案里还保存着当时两国代表握手的黑白照片。 阅兵当天,方浩明提前三个小时就到了现场。他在嘉宾席旁边的台阶上支起三脚架,镜头一直对着受阅部队的方向。 当抗战老兵方阵经过时,他不停地按快门,后来在社交媒体上发的照片里,有位老兵敬礼的特写,配文写着 “这双手曾握过步枪,现在握着和平”。等到空中梯队飞过,他突然蹲下来整理相机存储卡,有人拍到他蹲在地上的样子,后背微微弓着,像是在平复情绪。 和平鸽放飞环节结束后,方浩明在广场上转了很久。他走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把爷爷的照片放在花坛边,对着照片轻声说了几句话。 有游客看到他手里的照片,过来询问,他就拿出手机翻出资料,指着照片里的中国军人说,这些人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当年在黎巴嫩帮助过很多人。后来他还去了附近的书店,买了一本《中国抗战史》,在扉页上写下爷爷的名字,说要带回黎巴嫩送给档案馆。 方浩明在报道里写,这次阅兵让他想起爷爷常说的一句话:“战争留下的伤疤会消失,但对和平的记忆不能忘。” 他还提到,在黎巴嫩,现在还有很多老人记得中国维和部队的样子,有人家里还保存着当年中国军人送的搪瓷杯,杯身上印着 “和平友好” 的字样。 这次回去后,他打算做一个专题报道,把阅兵的见闻和爷爷的故事结合起来,让更多黎巴嫩人知道,中国对和平的守护,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9.3阅兵:30万人在美联社直播间集体“破防”中国9.3阅兵不仅在国内引发沸腾
【162评论】【1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