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女知青李亚茹返城前夜,颤抖地揭开上衣对丈夫说:“今晚,再做最后一次夫

历史拾遗者 2025-09-06 14:49:45

1978年,女知青李亚茹返城前夜,颤抖地揭开上衣对丈夫说:“今晚,再做最后一次夫妻吧!”随后抛下丈夫与女儿果断回城,42年后与女儿重逢,女儿的话却让她泪如雨下...... 李亚茹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工资不高,总想着让她多读书将来出人头地。1968年,她15岁就收拾行李去了黑龙江农村。那里冬天冷得要命,手上很快就磨出泡,住的大屋子风呼呼灌进来。她每天扛锄头下地,学着挖土种地,慢慢适应了那些农活。因为她识字,队里把她调到村小学教书。教室旧得不成样,孩子们闹腾,她得一边管纪律一边讲课。日子过得苦,她咬牙坚持,偶尔写信回家说说情况。刘宝民是村里年轻人,帮她修屋顶,管学生,两人相处多了,1975年结了婚。1976年女儿小花出生,一家子虽穷,但靠着互相帮衬过日子。小花会走路了,拉着她到处转,添了不少乐子。 1978年知青返城政策下来,李亚茹心里开始动摇。她想回上海读书,过城里生活,可丈夫和女儿又让她放不下。那些天她上课走神,晚上睡不着。刘宝民看出她不对劲,没多问,就多干点家务。返城日子近了,她下定决心要走。临走前夜,她颤抖着解开衣服,对丈夫提出最后一次亲近。丈夫没拦她,点了头。她亲了亲睡着的女儿,背包就走了。从那以后,她断了黑龙江的联系。回上海后,她埋头复习,考上大学学文学,当了中学老师。1982年认识张伟,结了婚,生两个儿子。生活稳定下来,她住好房子,工作体面,外人看来挺顺。可她从不提农村那些年,新家人也不知道。她把过去藏心里,梦里偶尔想起丈夫和女儿,醒来枕头湿了。 李亚茹回城后,日子一步步好转。她在学校教书,备课批作业,学生们尊敬她。张伟工作稳,两人带孩子,儿子们上学成绩不错。她偶尔参加老同学聚会,聊聊上海变化,从不说黑龙江的事。时间一长,她适应了城市节奏,买菜做饭,逛公园,日子过得平淡实在。可夜深人静时,愧疚感总冒出来。她想过联系那边,但总拖着。2020年,她67岁了,忍不住托人找女儿。电话打过去,女儿声音冷冷的,说刘宝民早去世了,一辈子在村里等,还问她现在找来干嘛。李亚茹求见面,女儿没答应。几天后,寄来一包用旧报纸裹的鸡蛋糕碎渣,附纸条说这是刘宝民留的。她捧着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知道当年走得太狠,伤了女儿深。 2022年,李亚茹回黑龙江,在陵园给刘宝民立碑,刻上妻李亚茹敬立。她每月去扫墓,带五香豆,坐那儿说说心里话。碑石擦得干净,她放豆子,风吹过陵园,安静得让人心酸。女儿没原谅她,那次重逢后就没联系。李亚茹明白,有些事错过了就回不来。她在上海继续生活,教书退休后,帮儿子带孙子,日子照旧。可每次看到老照片,或听到知青话题,她眼神就变了。那些年农村的苦,返城的决断,晚年的遗憾,像一根线串起来。她没后悔选择,但代价太大。丈夫一辈子没再娶,守着村子等,女儿长大后过得不容易,被人收养。

0 阅读:475

评论列表

洁净的空气

洁净的空气

1
2025-09-06 16:01

够狠

猜你喜欢

历史拾遗者

历史拾遗者

挖掘被遗忘的历史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