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饮品"热潮中日本赚得盆满钵满...韩国在做什么】海外新鲜事热点现场
全球范围内,抹茶(MATCHA·粉末绿茶)的人气正在飙升。韩国国内近期各大饮料连锁品牌也争相推出以抹茶为原料的多样化菜单。受此影响,日本抹茶出口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相比之下,韩国的绿茶产业多年来停滞不前。由于各类法规限制和保护性关税,产业成长陷入停滞,最终导致其在全球竞争中落后。
◇日本抹茶出口规模达韩国的20倍
根据替代数据平台韩经Aicel(一家数据平台)5日提供的贸易信息门户数据,截至今年8月,韩国绿茶出口额仅达100万美元(约合14亿韩元)。去年虽为144万美元(约合20亿韩元),但较2021年的133万美元并未实现显著增长。
日本绿茶则呈现高增长态势。据日本农林水产省数据显示,去年日本绿茶出口额达364亿日元(约合3420亿韩元),同比骤增24.7%,创历史新高,相当于韩国绿茶出口额的17倍。预计今年出口额将达465亿日元(约合4370亿韩元),与韩国的差距拉大到20倍以上。日本绿茶出口额中绝大部分来自抹茶。
抹茶是指粉末形态的绿茶,其制作工艺略有不同。绿茶在收获前始终接受阳光照射,采摘茶叶后进行干燥。而抹茶在采收前2-3周起需遮蔽阳光进行遮阴栽培,再研磨成粉末状。此举旨在减少苦味并提升鲜味。由于栽培过程更复杂且需额外加工工序,抹茶价格高于普通绿茶。
抹茶能作为咖啡替代饮品风靡全球的原因在于其"通用性"。既简便又可多样化应用。星巴克、PaulBassett等品牌将其应用于多种饮品,正是得益于其粉末形态。相较于绿茶苦味更淡的特点也成为抹茶的竞争力所在。据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显示,全球抹茶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43亿美元(约合6万亿韩元)以年均7.9%的增速增长,到2030年将达到74.3亿美元。
◇受法规与保护政策束缚的韩国绿茶
日本抹茶种植农户通过产地间激烈竞逐实现成长。他们自设高标准质量体系,经长期积累专有技术,逐步建立起高端形象。日本食品巨头伊藤园等企业积极参与产业链协作,共同扩大市场规模。不仅致力于提升品质标准,更通过积极宣传功效等方式开展市场营销。
与此同时,韩国绿茶市场却受困于法规与保护政策。甚至连种植地的坡度都受到规制——绿茶通常种植于坡地,但直至去年,韩国绿茶种植地的平均坡度被限制在25度以下,今年才勉强放宽至30度。此类规制导致国内绿茶农户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多数处于小农经济状态,连为生产抹茶而投资遮光设施的想法都没有。
在日本,事先备案后即可宣传绿茶的健康功效。在韩国因广告法限制难以实现。绿茶提取物儿茶素需作为健康功能性食品原料进行申报后,方可标注功效。由于营销受限,市场难以扩大。未能构建如日本般的大企业与产地协作促进产业发展的结构。
韩国绿茶产业也缺乏激烈竞争环境。为保护国内产业免受日本绿茶冲击,韩国设置了高达513%的关税壁垒(日本绿茶进口关税仅为17%)。虽通过关税在短期内保护了国内生产者,但最终因过度保护反而阻碍了产业发展。
韩国食品行业相关人士指出:"在日本将茶产业定为国家战略产业,持续支持研发、品种改良之际,韩国政府却只筑起法规栅栏袖手旁观","韩国正在错失可能成为'第二咖啡'的全球绿茶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