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叫梁孟松,是中芯国际CEO。他放弃台积电上千万诱惑,放弃韩国三星每年五百万美元酬金,2017年毅然决然加入中芯国际每年二十万美元邀约,他说为了钱我不会到中芯国际,他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事业趋向。 2011年的半导体圈,仿佛被一颗重磅炸弹震动了。梁孟松的名字,出现在三星的研发大楼时,不少人都觉得局面要变了。他拒绝了台积电的巨额挽留,直接去了竞争对手。老东家怒而起诉,四年官司把他推到风口浪尖。 一边是“叛将”的骂声,一边是“王牌”的掌声,他用一次技术突破让三星领先台积电半步,还从苹果、高通手中抢下了生意。有人钦佩他的能力,也有人质疑他太过决绝,但无人能否认,他改变了那一年的行业格局。 当年他从美国回到台湾,加入还没成名的台积电,白天黑夜扎在研发里,把制程一次次推向新的台阶。从微米到纳米,从材料到结构,他都参与其中。十几年的努力,让台积电占据了全球前列的位置,而他自己也成了公司不可或缺的研发核心。 但内部的天花板和资源倾斜,让他看到自己在这套体系里再难有新的施展空间,于是,他离开了。三星的到来,如同递上了一张可以施展拳脚的门票。 高薪、优厚待遇、完全的信任,让他迅速投入这场硬仗。他跳过了20纳米的研发,直接攻下14纳米制程,这让三星的研发时间提前了半年,也打乱了台积电的节奏。 等到合同快到期时,三星想加码续签,可梁孟松的注意力开始转向另一片土地。那时,中国大陆的芯片行业还在追赶,设备依赖进口、技术差距巨大。 外界或许觉得这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地,但在他眼里,这是一个可以从零搭起完整体系的机会,这份挑战,远比在成熟公司里维持领先更令人兴奋。 2017年,中芯国际递来邀请,条件与三星相比可以说是天差地别——年薪只有二十万美元,没有股权,没有额外福利。在很多人看来,根本没有可比性。然而他几乎没有犹豫便答应了。 外界好奇他图什么,他后来淡然一句:“不是为了钱,国家需要,就是我要去的地方。”比起留在高处享受光环,他选择在最需要的地方从头干起。 进入中芯后,他的步伐极快。从组建两千人的技术队伍,到亲自培训年轻骨干,他像在开一场接力赛,把十几年的经验全部倾注到这支团队上。 先是稳定量产28纳米,紧接着直奔14纳米,再到风险生产阶段的7纳米,他带领团队在不具备顶尖设备的情况下,一步步逼近国际先进水平。这些突破,不只体现在产品规格上,更在于一次次证明了中国芯片有能力啃下最硬的骨头。 梁孟松不只是带来了技术,他还把制度和管理思路一起植入中芯,推动整个体系的效率和质量。在国际封锁加剧的时候,他成了稳定这家公司方向的关键人物。 他的三次转身,看似是职业选择,实际上是三场不同战场的战斗:在台积电,他是攀高峰的开拓者;在三星,他是搅动格局的变革者;而在中芯,他是带领一支队伍闯关突围的掌舵人。
此人叫梁孟松,是中芯国际CEO。他放弃台积电上千万诱惑,放弃韩国三星每年五百万美
谦与谦寻
2025-09-09 11:17:58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