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特朗普夸了两句后,印度立马拒绝金砖峰会邀请,却被下一幕彻底破防。 美国总统特朗普一改此前对印度的保留态度,公开称赞莫迪“领导力卓越”,并强调“美印关系无可替代”。莫迪随即在社交平台发文回应,称“美印伙伴关系将开启新篇章”。紧接着,印度政府宣布莫迪不会出席原定由巴西主办的金砖国家线上峰会,这一决定被西方媒体解读为“印度向美国靠拢的明确信号”。 川普的示好并非无迹可寻。近年来,美国对印度的战略定位持续调整。2024年,美国国务院发布的《印太战略报告》中,印度被描述为“关键支点国家”,美国承诺向印度转让部分军用技术,并放宽对印度军工企业的出口管制。 2025年初,美国还与印度签署了太空合作备忘录,同意共享部分卫星数据用于民用和军事用途。这些动作背后,是美国试图在印太地区构建“去中国化”产业链的意图,而印度因庞大市场和制造业潜力,成为美国重点拉拢对象。 印度的回应则充满“投桃报李”的意味。莫迪政府自2024年大选后,加速推进经济改革,其中“吸引外资”是核心目标之一。美国企业成为重点招商对象,2025年第一季度,印度批准的美资项目数量同比增长30%,涉及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 此外,印度还放宽了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限制,允许更多转基因作物进入国内市场。这些举措被视为对美国示好的具体行动。 然而,印度拒绝金砖峰会的决定,却意外引发连锁反应。巴西作为主办国,原本希望通过此次峰会推动金砖国家在贸易结算、气候合作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印度缺席后,巴西转而加强与俄罗斯、中国的协调,宣布将加速推进金砖国家本币结算体系试点。这一动向让印度始料未及——原本试图通过疏远金砖换取美国信任,却可能因此错失参与多边机制的重要机会。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的反应。尽管西方媒体对印度的“转向”大加赞赏,但美国官方态度却保持克制。白宫发言人在回应时仅表示“尊重印度的外交选择”,未提及任何实质性合作承诺。 与此同时,美国商务部悄然推迟了原定与印度签署的半导体技术转让协议,理由是“需进一步评估印度市场风险”。这种“热脸贴冷屁股”的对比,让印度的外交策略显得有些尴尬。 印度的困境,本质上是战略平衡的难题。作为南亚大国,印度既希望借助美国的技术和资本实现经济跃升,又不愿完全倒向西方而失去战略自主性。 拒绝金砖峰会,或许是印度试图向美国证明自身“忠诚度”的试探,但结果却暴露了其在多边机制中的边缘化风险。毕竟,金砖国家占全球GDP的25%、人口的45%,放弃这一平台意味着放弃参与制定新兴市场规则的机会。 当前,印度正站在十字路口。美国抛来的橄榄枝充满诱惑,但历史经验表明,过度依赖单一大国往往伴随代价。如何在大国博弈中保持战略定力,既获取实际利益又维护自身尊严,将是莫迪政府未来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
被特朗普夸了两句后,印度立马拒绝金砖峰会邀请,却被下一幕彻底破防。 美国总统
百日依山尽
2025-09-09 17:27: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