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2年,唐朝酷吏来俊臣拿着盐水鞭,狠狠挥向62岁的宰相狄仁杰。狄仁杰见状立马认

历史破局者 2025-09-12 07:56:23

692年,唐朝酷吏来俊臣拿着盐水鞭,狠狠挥向62岁的宰相狄仁杰。狄仁杰见状立马认怂:“我谋反。”几天后,来俊臣拿着谢死表,喜滋滋进了宫。正当他打算向武则天邀功时,一个8岁的孩子闯了出来。 公元692年,正是武则天称帝后的第三年。这一年春天,宰相狄仁杰与任知古、裴行本等七位大臣突然被举报谋反,旋即被打入诏狱。负责审讯的正是酷吏来俊臣,他手持浸过盐水的皮鞭,站在62岁的狄仁杰面前。出乎意料的是,这位以刚正著称的老臣并未争辩,反而坦然承认:"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 来俊臣闻言大喜,既得了口供,便放松了看管。狄仁杰趁机拆下被头布帛,写下冤状藏于棉衣夹层,托狱吏转交家人。其子狄光远得血书后,冒着生命危险持帛书入宫面圣。正当来俊臣拿着伪造的"谢死表"准备向武则天请功时,这个八岁的孩童突然闯殿呈冤,伏阙哭诉:"臣父枉遭构陷,乞陛下明鉴!" 武则天览毕血书,即刻召见狄仁杰。当她看到老臣遍体鳞伤却仍保持着宰相威仪时,不禁动容:"既称反逆,何以自诉冤枉?"狄仁杰叩首泣答:"若不暂承反状,臣早已死于枷棒之下,岂能再睹天颜?"女皇默然良久,终下令释放七位大臣。然而出于政治平衡的考虑,仍将狄仁杰贬为彭泽令,流放江州。 这场冤狱的背后,折射出武则天统治的复杂面相。一方面,她重用酷吏打击政敌,仅来俊臣一人就经手冤案千余宗;另一方面,她又时常亲自平反冤狱,甚至允许"投匦"告状制度的存在。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实则是女皇在巩固权力与维持统治稳定间寻求的微妙平衡——既要用严刑峻法震慑反对势力,又需避免士族集团彻底离心。 狄仁杰的侥幸生还,不仅因其机智地利用司法程序漏洞(当时法律规定,一经认罪即可免用酷刑),更得益于武则天对这位能臣的暗中回护。史载女皇曾多次感叹:"狄仁杰能守死善道,真宰相也。"这种君臣之间的微妙信任,在血雨腥风的武周朝堂上显得尤为珍贵。 颇具历史讽刺意味的是,制造冤狱的来俊臣最终也难逃被处决的命运。公元697年,这个陷害过数千人的酷吏因企图诬告武氏诸王反而被诛,仇家争食其肉,顷刻而尽。而狄仁杰则在晚年重获起用,成为武则天最倚重的宰相,不仅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储备了姚崇、宋璟等贤能,更以"恢复唐室"的深谋远虑影响着历史走向。 这段惊心动魄的牢狱之灾,展现了狄仁杰既刚直不阿又通达权变的政治智慧。他深知在暴政面前,暂时的屈从不是懦弱,而是为更大的正义保存火种。正如后世史家所评:"仁杰遇酷吏而不折其节,处乱世而能全其功,岂非大智大勇者乎?"#狄仁杰# #武则天手下最臭名昭著的酷吏是哪四位#

0 阅读:2280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63

用户17xxx63

6
2025-09-12 15:25

佩服8岁小童狄光远!!!

用户15xxx59 回复 09-12 16:13
砸缸了吗?让梨了吗?

用户17xxx63 回复 用户15xxx59 09-12 16:45
无聊!

根本智

根本智

3
2025-09-12 18:22

专权之下,能人也是狗,打一棒子,扔块骨头,这都感恩涕零。[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

猜你喜欢

历史破局者

历史破局者

打破迷局,解读历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