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油罐,炸港口,炸欧洲飞地,炸核电站!”当地时间9月12日,乌克兰军队发动自杀式无人机、巡航导弹,在凌晨对俄罗斯列宁格勒州发动袭击,行动持续至清晨。 乌克兰选择对列宁格勒州这样的战略要地进行打击,其意图可能在于干扰俄罗斯的后勤补给和能源输出能力。 类似先前对别尔哥罗德州的进攻,以及更早之前对库尔斯克地区的行动,乌军似乎倾向于采取一种“多点试探”的策略,以此分散俄军防守力量,并寻求在心理层面产生影响。 这种远程打击能力的运用,显示出乌克兰正试图将战事更深入地推向俄罗斯本土,以期改变战场上的被动态势。 从战术层面看,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的组合使用,成为乌克兰实施远程打击的重要方式。相较于传统作战方式,这类手段成本相对较低,但能对敌方防御系统构成持续挑战,迫使对方消耗大量资源进行拦截和防护。 这种非对称作战模式,在现代冲突中愈发常见,其效果不仅体现在物理破坏上,更在于对敌方社会心理和战略部署的长期干扰。 面对此类袭击,俄罗斯方面通常强调其防空系统的有效性,并会采取报复性行动。例如,在以往的事件中,俄方曾对乌克兰中南部发动大规模空袭作为回应。 这种“行动-反应”模式,使得冲突呈现出不断升级的循环态势,双方都在试探对方底线,同时又避免局势完全失控。 此类军事行动的发生,与国际社会的动态密切相关。一方面,乌克兰需要向支持其的西方国家展示其抵抗能力和战果,以维持外部援助的持续流入;另一方面,俄罗斯则可能借此进一步动员国内舆论,巩固对其军事行动的支持。 这种内外因素的交互影响,使得战场上的每一举动都带有超越军事层面的复杂含义。 冲突的持续和升级,对区域乃至全球安全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此前俄罗斯无人机入侵波兰领空的事件,曾导致北约紧急出动战机应对,这表明战事存在外溢风险,可能波及更多国家。国际社会对此保持高度关注,并呼吁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争端。 中国在俄乌冲突中一贯主张和平解决争端,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通过政治途径寻求解决方案。这一立场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也有助于维护全球战略稳定。 总体而言,乌克兰对列宁格勒州的袭击,是当前俄乌冲突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节点。它既反映了冲突形式的演变,也揭示了双方在军事、心理和国际舆论等多层面的博弈。 未来冲突的走向,仍将取决于战场的实际变化、双方国内外的支持程度,以及国际社会的调解努力。而如何尽快止战促和,避免更多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摆在所有相关方面前的重要课题。
“炸油罐,炸港口,炸欧洲飞地,炸核电站!”当地时间9月12日,乌克兰军队发动自杀
沈言论世界
2025-09-13 12:39:51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