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县有朋出生在长州藩,和伊藤博文既是老乡,也是吉田松阴私塾的同门弟子。他早年参加“尊王攘夷”活动,是“攘夷”运动的急先锋。在推翻幕府统治的戊辰战争中,山县有朋率军征战,先后攻占长冈、若松等战略要地,颇有战功。 维新政府成立后,山县有朋赴欧洲考察军事。他痛感日本军队的落后,归国后即致力于建设日本近代陆军。根据山县有朋的建议,日本政府于1873年颁布《征兵令》,确立了现代的征兵制度。他大力推行德国军制,整顿陆军教育机构,创立军医处,逐步把日军建设成一支近代军队,因此被称为“日本近代陆军之父”。 1877年,山县有朋一手制订作战计划,镇压了西乡隆盛的鹿儿岛叛乱,从此权势和影响力与日俱增。第二年,他创立一个相当重要的军事部门——参谋本部,亲自担任参谋本部长。参谋本部直属天皇,可以直接指挥陆军,负责所有陆军作战计划的制订。作为日本后来历次对外侵略战争的核心机构,参谋本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被废除。 和同时代开明的政治家不同,山县有朋思想保守,不能容忍民众对抗、批评政府,坚决反对自由民权运动。他把自由民权运动家视为敌人,指责自由民权运动“盯着民权、诽谤政事、中伤官吏、暴论诽议、无所不为”,“如任其蔓延,必将祸害天下”。 1878年,山县有朋发表《军人训诫》,强调勇敢、忠诚和服从天皇的旧有美德,“保卫国家,维护国权,全凭军力,军力消长关乎国运盛衰。不为舆论所迷惑,不为政治所约束,恪守忠节本分乃军人之唯一正道。应牢记义重于泰山,死轻于鸿毛”。 在山县有朋的推动下,明治天皇颁布《军人敕谕》,开宗明义称,“我国军队世世代代为天皇所统率”,此乃日本的“国体”。它强调天皇对军队的绝对统率权,要求军人绝对忠诚。《军人敕谕》体现了山县有朋的思想,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89年,这位51岁的维新元老受命组阁,成为继伊藤博文之后的日本第二任首相。一上任,他就提倡尚武精神,建立金鸱勋章以授予将来武功超群者。他颁布《帝国教育敕令》,强化军国主义教育。他还对警察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制定《保安条例》,镇压民主运动。 也是在这一年,《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大日本”的说法第一次出现。在经过二十多年的维新之后,当时日本近代化的成效卓著,经济发展,国力渐强,日本的民族主义也渐渐高涨起来。可是,民族主义一方面自信心满满,认为日本了不起;另一方面又认为日本危机重重,国际环境对日本不利,应该用军事手段等强硬的外交来争取最大利益。那些民族主义的执政者则相信,日本应该像发达国家那样,动员军队、公众舆论和经济资源加入帝国主义的行列。 山县有朋就是这种思想的代表人物。1889年12月,他出任首相不久,就向内阁提出了《外交政略论》,明确提出“利益线”的扩张理论。他将琉球半岛、中国台湾一带作为日本的利益线,并把朝鲜作为日本利益线的焦点。
山县有朋出生在长州藩,和伊藤博文既是老乡,也是吉田松阴私塾的同门弟子。他早年参加
历史并不说事
2025-09-14 17:41: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