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著名媒体企业家拉嘎福·巴尔(RaghavBahl)在其畅销的关于中印比较和

历史并不说事 2025-09-15 05:42:54

印度著名媒体企业家拉嘎福·巴尔(Raghav Bahl)在其畅销的关于中印比较和竞争的论著中将中国比作著名童话中的兔子,而印度则是乌龟。他认为“印度乌龟”更有后劲和耐力,而“中国兔”看似速度挺快,但容易失误,后劲不足。在他看来,中国与印度的发展竞赛谁将胜出,或是哪个将崛起并成为超级大国,至少是50%对50%的概率,“中国不一定自动会赢,而印度不应该被认为注定会输”。他本人明显看好印度,对印度充满了信心。在他看来,印度具有很多没有开发的潜力,而且优势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而中国却问题不少,将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和困难。 众所周知,印度是个贫困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均收入均落后于中国。然而,针对中国已是“世界工厂”的现实,印度政府宣称要使印度成为“世界办公室”。印度前副总理阿德瓦尼曾宣称:“如果说20世纪属于西方,21世纪则属于印度。”他还说:“我们的短期目标是成为新加坡那样的发达国家,而长期目标是要与美国平起平坐。”而国际社会也有相当一批人看好印度的未来。他们预言,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并成为一个世界强国。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2003年的达沃斯全球论坛上发表讲演时表示,印度的潜力将要比中国大。他还说,20年之内,印度经济要比中国增长速度快。就目前的结果看,他的预言落空了。印度的经济发展现状如何?它的发展前景为什么被国际社会普遍看好?它会否成为一个世界经济强国?这值得我们思考。 目前,印度在莫迪总理的领导下经济发展势头似乎非常迅猛。事实上,印度目前在个别领域走在了中国的前面。尽管它的综合国力弱于中国,但可能也不会落后太多;而其软实力则并不一定弱于中国。就发展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而言,印度模式未必落后于中国模式。或者说,中印两国的发展路径到底哪个堪称模式还很难说。这就要求我们认真了解和分析印度的发展模式,借鉴它的经验,以减少我们的失误。 当然,印度社会和印度经济仍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贫困仍是它给国际社会的第一印象。为什么印度经济不能出现中国式的奇迹? 要了解印度经济的发展不能不谈它的经济体制。这是了解其经济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同时也是分析其经济未来发展的前提。印度经济目前还不是充分的市场经济,市场规则还不完善。这大约可算作印度经济体制最大的特征了。印度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不仅束缚了印度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其国内私营企业的生长和发展,还导致了一种经济的闭关自守状态。印度的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使外国资金和商品很难打入印度。到目前为止,尽管印度是WTO成员方之一,但它并不严格遵守WTO的规则,习惯对外国产品和资金采取抵触的态度。而且,它善于祭起反倾销的法宝,作为抵制外国产品进入印度市场的撒手锏。这方面,中国企业可谓深受其害。 印度独立之后,保留了原殖民地的政治模式。也就是说,在政治上保留了英国的议会民主制或者说资本主义制度。但在经济上,它却借鉴了社会主义的模式,即尼赫鲁的“第三条道路”。1955年,印度国大党通过了尼赫鲁关于在印度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的社会”的政纲。

0 阅读:0
历史并不说事

历史并不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