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皮皮虾116元,塑料袋花了20元】#一袋皮皮虾116元塑料袋花了20元# 很多人喜欢到海鲜排档吃夜宵,各种生猛海鲜现买现捞,立刻代加工,转眼就成为桌上的美味,吃的就是这一口鲜活。
但是,记者最近接到读者报料,在杭州某海鲜排档吃海鲜“很不划算”。水产摊主用的塑料袋貌似不起眼,网上查同款,一个差不多有一两重。“十几样海鲜,每样装一个塑料袋,称重不去皮,而且代加工是按重量收费,又被再次称重。”于是,记者也去水产摊位体验了一次。
记者体验花20元买了包装袋
9月2日晚7点30分左右,记者来到该海鲜大排档。这里的海鲜档口很多,海鲜的品种相当丰富。
记者到现场时,整个海鲜大排档吃饭的客人并不是很多,海鲜档口和排档的伙计们都非常热情地吆喝、揽客。记者在一位伙计的热情邀请下,在一家档口购买了四样海鲜,分别是香螺、蛏子、梭子蟹和皮皮虾,总共花了290元。记者注意到,称重时,排档的伙计用网兜捞取海鲜,然后装进塑料袋,直接称重。
称重后,记者准备将海鲜带走。海鲜档口的伙计提出将海鲜处理好,再往包装袋里加一些冰。但是为了不影响复秤时的重量,记者婉拒了伙计的服务。
记者的复秤在报社食堂进行,用的是可以精确到0.1克的电子秤。记者先取出海鲜,称了带水的塑料袋,然后将水倒出,称空袋子(单位:克)。
从称重情况看,每样海鲜的打包袋重量基本在50克左右,根据不同海鲜的价格,如售价200元/斤的皮皮虾,一袋292.3克116元,其中20元买了塑料袋。
随后记者以“水产袋”作为关键词在购物平台搜索,发现36厘米乘以62厘米的塑料袋,个重为50克,每斤10个;宽36厘米,长64厘米的塑料袋,一斤约8个,单个约60克。最重的单个塑料袋居然可以达到150克。在市场里,如果购买一只四五斤重的帝王蟹,装进一个100克的塑料袋里,以目前220元一斤的价格计算,塑料袋可能就要40多元。
不少顾客购买海鲜以后,会拿到周围的海鲜排档进行加工,加工费取决于海鲜的重量和加工方式,比如白灼是12元/斤,清蒸是18元/斤,蒜蓉焗是28元/斤。
9月10日晚上10点半左右,记者第二次来到该海鲜排档,做了一次全流程体验。这次记者买了3种海鲜,在购买称重时,还是没有“去皮”的操作。
之后记者拿去边上大排档代加工,代加工前的称重是用一个大塑料盒子在电子秤上进行,虽然称重时会减去塑料盒子的重量,但是大排档的伙计并不会把海鲜从塑料袋里拿出来称,而是直接按海鲜档口带过来的包装称,相当于装海鲜的塑料袋以加工费的价格再次被计费了。
一个塑料袋被卖了两次,难怪消费者认为“不划算”。记者在B1层的水产档口看了一圈,发现大多数摊位使用的塑料袋都是同款。
“消法”明确规定必须“去皮”称重
家住白荡海小区的傅大姐告诉记者,她看到海鲜排档几乎每家都挂着厚塑料袋,就不想买了。记者在点评平台上也发现,关于某海鲜排档的差评,很多矛头直指海鲜排档的厚塑料袋。
早在1995年,农贸市场摊主用厚塑料袋给海鲜“增重”就被媒体反复曝光,市场监管部门也进行整治,但这一“顽疾”却时有反复。为了规范市场,多年来,不少菜市场做了明确的规范管理。
杭州古荡农贸市场作为业内的“初代网红”,被称作菜场中的“模范生”。记者采访了前任负责人金长,他有20多年的农贸市场管理经验。他告诉记者,从2003年起,古荡农贸市场就规定必须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这种塑料袋虽然略重一些,但我们要求去皮称重。为避免纠纷,摊主们必须做到唱收唱付。”金长说,“称重去皮是个诚信经营问题,关系到消费者的信任度。”
昨天上午,记者特地以消费者的身份咨询了文晖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明确规定,摊主如果不去皮称重属于违规行为。针对记者提到的某海鲜排档厚塑料袋问题,文晖市场监督所表示,要经过调查核实,比如调看摊位周围的监控视频,核实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潮新闻 黄葆青 潘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