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电诈分子在采访中说: “我们给别人打诈骗电话或者发诈骗邮件的时候,会故意犯一些低级错误。比如在电话中说一些漏洞百出的话,在邮件中写很多错别字和符号。” 看到这段采访时,我正陪着妈在公园散步,她突然停下脚步,皱着眉说:“难怪上次我接到个电话,说我中了万元大奖,却连我的名字都念错了,我还以为是骗子太笨,原来还有这门道。”我心里一紧,赶紧追问详情,妈这才说起上个月的经历——那天她接到一个自称“电视台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一口咬定她中了“幸运观众奖”,可不仅把“李桂兰”念成“李贵兰”,还说领奖需要先交500块“手续费”,妈觉得不对劲,直接挂了电话。 后来我把这段采访拿给社区反诈宣传小组的老张看,他拍着大腿说:“这就是骗子的‘筛选术’!他们故意犯低级错误,就是为了把那些警惕性高、不容易上当的人筛掉,剩下的都是容易相信他们的目标,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提高诈骗成功率。”老张是退休民警,这两年一直在社区做反诈宣传,见过不少被这类“低级骗局”骗走钱的老人。 上个月社区里的王阿姨,就差点栽在这种骗局里。她收到一封“银行”发来的邮件,里面满是错别字,一会儿说“您的银行卡存在异长交易”,一会儿又说“请点击链接验正身份”。王阿姨平时对手机操作不太熟练,看着邮件里的“紧急通知”慌了神,赶紧点了链接,还好她刚输入完银行卡号,老张正好上门做宣传,及时制止了她。 “您看这邮件里的错别字,‘异常’写成‘异长’,‘验证’写成‘验正’,这都是骗子故意的,就是怕被懂行的人识破,专门骗您这种老实人。”老张一边帮王阿姨关掉链接,一边耐心解释,“正规银行发通知,绝不会有这么多错别字,更不会让您点不明链接输入银行卡信息。”王阿姨吓出一身冷汗,握着老张的手说:“多亏了你,不然我的养老钱就没了。” 为了让更多人识破骗子的伎俩,老张组织我们反诈小组搞了场“反诈模拟秀”。我们找了几个志愿者,模拟骗子给居民打电话、发邮件,故意念错名字、写错别字,看看大家能不能识破。一开始,还真有不少居民被“唬住”,有人听到“中大奖”就心动,有人看到“银行通知”就紧张。但随着老张在一旁不断提醒,大家慢慢摸清了骗子的套路。 有个刚上初中的小姑娘,在模拟中接到“中奖电话”,对方把她的名字“陈雨桐”念成“陈雨彤”,还说要交手续费领奖。小姑娘直接反问:“你连我的名字都念不对,怎么知道我中奖了?而且正规中奖根本不用交手续费,你就是骗子!”说得“骗子”志愿者都忍不住笑了,在场的居民也纷纷鼓掌。 这场模拟秀结束后,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加入反诈小组。我们把骗子的“低级错误”整理成小册子,挨家挨户发放;还在社区公告栏贴了“反诈顺口溜”:“电话念错名,邮件有错字,不是骗子笨,是想把你欺;中奖要交钱,链接别乱点,遇事多问问,钱财保平安。” 上个月,社区里的李叔接到一个诈骗电话,对方说他“涉嫌洗钱”,让他把钱转到“安全账户”,还故意把“洗钱”说成“洗线”。李叔想起我们发的小册子,直接怼回去:“你连话都说不对,还敢来骗我?我这就打110举报你!”对方吓得赶紧挂了电话。李叔后来笑着说:“以前总觉得骗子多厉害,现在才知道,他们的伎俩其实挺好识破的,只要多留个心眼就行。” 现在我们社区再也没人被这类“低级错误骗局”骗到过。有时候遇到外来的居民,大家还会主动分享反诈经验,提醒他们“遇到念错名、有错字的电话和邮件,千万别信”。老张常说:“骗子的套路再花,也躲不过大家的警惕心。只要我们都提高防范意识,就能让骗子无机可乘。” 其实骗子故意犯的低级错误,就像一面“照妖镜”,既能暴露他们的真面目,也能帮我们看清骗局的本质。只要我们多一份警惕,多一份细心,就能守住自己的“钱袋子”,让诈骗分子无处遁形。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诈骗 电诈套路
一名电诈分子在采访中说: “我们给别人打诈骗电话或者发诈骗邮件的时候,会故意犯一
芦苇飘雪
2025-09-18 11:05: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