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在女儿1岁后每年都花6000多元给女儿买保险,怎料,在年仅4岁的女儿得了川崎

芦苇飘雪 2025-09-18 11:05:11

男子在女儿1岁后每年都花6000多元给女儿买保险,怎料,在年仅4岁的女儿得了川崎病后,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时,却遭到了保险公司的拒绝。保险公司的理由是,得了川崎病不行,还要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的才赔。 拿着拒赔通知书,陈磊的手止不住地发抖。女儿朵朵住院的这半个月,已经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他本以为每年按时交的保险能解燃眉之急,没成想盼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 朵朵刚确诊川崎病时,医生就叮嘱过陈磊,这病虽然不用立刻手术,但治疗周期长,需要大量使用免疫球蛋白,费用不是个小数目。陈磊当时心里还挺踏实,拍着胸脯跟妻子说:“放心,我给朵朵买了保险,肯定能报销一部分。”可如今,保险公司的一句话,像一盆冷水,浇得他透心凉。 妻子抱着刚输完液的朵朵,眼泪止不住地流:“这保险我们交了三年,每年6000多,现在孩子病了,他们却不认账,这不是骗钱吗?”陈磊看着女儿苍白的小脸,心里既愤怒又无助。他想起当初买保险时,业务员拍着胸脯说“只要孩子生病就能赔”,可合同里那些密密麻麻的条款,他当时根本没仔细看,只想着给孩子一份保障。 不甘心的陈磊拿着保险合同,找到了做律师的同学。同学仔细看完合同后,皱着眉说:“合同里确实有这条规定,但这属于‘隐性免责条款’,保险公司在销售时没有明确告知,属于违规行为。”同学的话给了陈磊一丝希望,他决定跟保险公司死磕到底。 第二天,陈磊带着合同和女儿的病历,来到了保险公司。接待他的经理态度傲慢,说:“合同里写得很清楚,我们按合同办事,没什么好说的。”陈磊强压着怒火,拿出手机,播放了当初业务员推销保险时的录音——那是他当时觉得保险重要,特意录下来的,录音里业务员压根没提“川崎病需手术才理赔”的条款。 经理的脸色瞬间变了,支支吾吾地说要向上级汇报。可等了三天,保险公司还是给出了“拒绝理赔”的答复。陈磊彻底被激怒了,他把自己的经历发布到了网上,没想到很快就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很多有类似经历的网友纷纷留言,分享自己被保险公司“套路”的故事,还有从事保险行业的网友爆料,这种“隐性免责条款”在行业里很常见。 事情越闹越大,当地的媒体也注意到了。记者跟着陈磊一起去保险公司采访,面对镜头,保险公司的负责人终于松了口,说会重新审核陈磊的理赔申请。可陈磊知道,这只是他们的缓兵之计,他要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理赔款,还要为所有被“隐性条款”坑过的人讨个说法。 在记者的帮助下,陈磊联系到了其他几位有类似遭遇的家长,他们一起组成了维权小组,向银保监会投诉了这家保险公司。银保监会很快就介入调查,发现这家保险公司在销售过程中,确实存在未明确告知免责条款的违规行为,不仅对保险公司进行了罚款,还要求他们重新审核所有类似的理赔申请。 半个月后,陈磊收到了保险公司的理赔款,比他预期的还要多。更让他开心的是,保险公司还主动联系他,道歉并承诺会优化销售流程,不再用“隐性条款”误导消费者。 朵朵康复出院那天,阳光正好。陈磊抱着女儿,看着妻子脸上的笑容,心里百感交集。他想起这段时间的维权经历,虽然艰难,但也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遇到不公,不能轻易放弃,只要坚持下去,总能等到正义的到来。 从那以后,陈磊成了小区里的“保险科普员”。每当有家长要给孩子买保险,都会来咨询他。他总是耐心地告诉大家,买保险一定要仔细看合同,尤其是免责条款,遇到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问清楚,不要被业务员的花言巧语迷惑。 有一次,邻居张姐拿着保险合同来问陈磊,陈磊一眼就看出合同里有“隐性免责条款”,他帮张姐分析清楚后,张姐及时退了保,避免了损失。张姐感激地说:“多亏了你,不然我也得像你当初一样,吃大亏。” 陈磊笑着说:“我也是吃过亏才明白这些道理,能帮到大家就好。”他知道,自己的力量虽然渺小,但只要能让更多人避开保险的“坑”,就算没白受那些苦。 现在的朵朵,已经恢复了往日的活泼,每天蹦蹦跳跳地跟着陈磊去公园玩。看着女儿的笑脸,陈磊心里充满了感激。他感激那些在维权路上帮助过他的人,也感激这段经历,让他从一个普通的父亲,变成了一个能为别人遮风挡雨的人。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给孩子办理保险 孩子重疾险

0 阅读:1
芦苇飘雪

芦苇飘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