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作恶多端的熊紫平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照片中的他被绳索紧紧捆绑,动弹不得,犹如“粽子”一般,但其面目狰狞,眼神中仍透出一股顽固不化的桀骜之气。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70年代的杭州城,梧桐树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一起震惊全国的刑事案件将开国少将熊应堂的两个儿子推上了风口浪尖。 熊紫平和熊北平这对双胞胎兄弟,在四年间犯下累累罪行,最终受到法律的严惩。 熊应堂作为开国少将,曾担任浙江军区司令员,战功卓著。 这位从战火中走来的将军,脸上总是带着严肃的表情,军装永远笔挺,举手投足间透露着军人的威严。 每天清晨,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军区大院,腰板挺得笔直,目光如炬。 然而由于军务繁忙,他很少有时间管教儿子。 两个孩子主要由母亲颜露抚养,这位慈爱的母亲对儿子们过分溺爱,疏于管教。 她总是满足孩子们的一切要求,从不肯严厉批评,导致他们从小养成了骄纵的性格。 少年时期,两兄弟就表现出不良行为。 他们在学校经常欺负同学,模仿公子哥的做派。 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照在两人桀骜不驯的脸上。 课间休息时,他们常常在校园里横行霸道,抢走其他同学的零食和文具。 虽然老师多次向家长反映,但颜露总是袒护儿子,没有采取有效的管教措施。 后来,熊应堂为了让儿子们受到锻炼,将他们送入部队服役。 在部队期间,两兄弟依然恶习不改。 他们经常在深夜溜出营区,到附近的小酒馆酗酒闹事。 酒过三巡后,常常在营区里大声喧哗,影响其他战士休息。 训练时也总是找各种借口逃避,有时干脆装病不去参加集体活动。 最终因为侵犯一名女战士而被迫离开部队。 那个夜晚,月光照在训练场上,受害的女战士蜷缩在角落哭泣,肩膀不住地颤抖。 虽然颜露试图动用关系压下这件事,但部队还是做出了开除决定。 离开部队后,两兄弟被安排到工厂工作。 熊紫平在杭州重机械厂,整天穿着沾满油污的工作服,在车间里漫不经心地操作机器; 熊北平在杭州锅炉厂,车间里弥漫着钢铁和煤炭的气息,高温让他的工作服总是湿漉漉的。 然而他们并没有珍惜工作机会,反而变本加厉地作恶。 上班时间经常溜出厂区,在附近的街巷游荡,寻找作案目标。 从1974年到1978年间,两兄弟利用家庭背景和权势,先后侵害了140多名女性,包括女工、知青和已婚妇女。 受害者大多敢怒不敢言,因为熊家在当地势力很大。 有些受害者甚至被迫离开杭州,到外地躲避。 1978年,随着三中全会的召开,全国开始整顿社会秩序。 杭州市民纷纷写信举报熊氏兄弟的罪行,举报信像雪片一样飞到省委办公室。 这些信件详细记录了两兄弟的恶行,有的还附上了受害者的血泪控诉。 浙江省委高度重视此案,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 尽管熊应堂当时已经调任四川,但他得知儿子被捕后,亲自给省委写信,要求"秉公处理,无私无偏"。 1979年11月14日,杭州市人民法院对熊氏兄弟进行公开审判。 法庭外人山人海,民众都想来亲眼见证这个历史时刻。 审判庭内座无虚席,连走廊里都站满了人。 经过审理,法院认定熊紫平罪大恶极,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熊北平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宣判后,熊紫平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熊氏兄弟的案例成为一个警示,提醒人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即便是在显赫家庭,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和约束,也可能培养出危害社会的人。 这个案件也展现了当时中国法治建设的进步,表明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它告诉人们,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主要信源:(浙江法制报——“两熊”案件回放:彰显法不阿贵)
1951年,大汉奸刘雨田被枪毙时仍在喊:我这辈子为皇军效力,值了!刑场上的喊声刺
【7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