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2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在此次联合国大会期间,西方国家纷纷行动起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比利时、卢森堡等国纷纷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预计有更多国家将予以效仿。 自此,在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美国拒不承认巴勒斯坦国。截至目前,在193个联合国成员中已有超过四分之三、国际社会中已有超80%的国家,加入承认巴勒斯坦国和捍卫"两国解决方案"的行列。 这股承认潮像多米诺骨牌般迅速蔓延。曾经在巴以问题上摇摆不定的欧洲大国,如今集体转向。马克龙在联合国蓝厅的宣言犹如投下深水炸弹,打破了西方世界长期的政治默契。巴黎的转变尤其耐人寻味,这不仅是外交政策的调整,更是价值观的重塑。 数字会说话。全球已有146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个数字还在持续跳动。G7集团中出现裂痕,五国倒戈只剩美日坚守。国际社会用脚投票的态势再清晰不过——两国方案已是不可逆转的共识。就连梵蒂冈都在2015年敞开大门,道德高地的旗帜插满了世界地图。 美国的孤立处境格外刺眼。坐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上,却与全球四分之三国家背道而驰。这种政治自闭症令人咋舌。白宫发言人支支吾吾的"时机不成熟"论调,在潮水般的外交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国际社会正在重新洗牌,而美国似乎还在假装牌局不存在。 巴勒斯坦人的反应藏着复杂情绪。拉姆安拉街头有人挥舞法国国旗,更多人在默默擦拭眼泪。这不仅是外交胜利,更是几代人用生命书写的正名之路。一位巴勒斯坦诗人说得好:"承认不是恩赐,是迟到的正义。"但狂欢背后藏着隐忧,承认之后的路更需步步为营。 以色列的暴跳如雷在意料之中。内塔尼亚胡政府威胁要"重新评估关系",制裁大棒挥得呼呼作响。可惜这套恐吓战术正在失效,欧洲大国显然算过政治账——道义得分远大于外交风险。耶路撒冷的孤立正在加深,连传统盟友都不愿再陪演这出道德哑剧。 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承认国家地位只是第一步,边境划界、首都认定、难民回归等核心难题仍悬而未决。欧盟内部也存在温差,德国荷兰等国仍在观望。但破冰之旅最难的永远是第一镐,现在冰层已裂开巨大缝隙。 中国等新兴力量在这场变革中展现智慧。早在三十多年前就率先承认巴勒斯坦国,如今更成为两国方案的稳定推动者。这种着眼长远的外交战略,与某些国家的短视形成鲜明对比。世界多极化不是口号,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历史总会记住这个九月。当联合国总部响起阵阵掌声,当巴勒斯坦国旗在更多使馆升起,我们目睹的不仅是外交仪式,更是国际正义体系的自我修复。强权政治的老剧本该收场了,新时代需要新的规则书写者。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当地时间9月22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小巷中踱步
2025-09-23 14:17: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