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凯在马尼拉表示,菲律宾千万别动东经118度线!如果菲律宾不承认东经118线,并越过东经118线侵占中国岛礁,那么,菲律宾的领土就要重新划分了。 1898年12月10日美西战争结束后签订的《美西和平条约》,该条约第三条明确规定,菲律宾西部边界止于东经118度线,这一条款随后被1900年《华盛顿条约》和1930年《英属北婆罗洲与美属菲律宾边界条约》二次确认。 菲律宾1946年独立时,其宪法直接继承了这一殖民时期的领土框架,官方地图至今仍将吕宋岛、棉兰老岛等主要岛屿标注在东经118度线以东。 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起,菲律宾在南海的动作逐渐偏离这条法律红线。1978年,马科斯政府通过总统令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纳入“卡拉延岛群”,1999年菲律宾海军故意将“马德雷山号”登陆舰搁浅在仁爱礁,试图制造“实际控制”的既成事实。 2023年,菲方更向该舰运送建筑材料,企图升级为永久性设施。这些动作的共同点,均是试图突破东经118度线的地理限制。 高志凯在演讲中揭示的逻辑链条令人警醒:菲律宾若彻底否定东经118度线的法律效力,将同时动摇自身领土的法理根基。根据国际法“条约必须信守”原则,菲律宾1946年独立时继承的领土范围完全基于《美西和平条约》的界定。 一旦这条“立国红线”被推翻,不仅黄岩岛、仁爱礁等争议岛礁的主权归属将失去依据,就连菲律宾现管辖的吕宋岛、棉兰老岛等核心领土,也可能面临其他国家依据历史条约提出主权声索的风险。 这种“自毁长城”的逻辑悖论,在菲律宾国内引发连锁反应。马尼拉智库“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紧急召开闭门会议,参会学者反复比对1899年美国国会档案馆存档的菲律宾疆域图——该图用红笔清晰标注的东经118度线,将南海诸岛完全排除在菲律宾领土之外。 更耐人寻味的是,菲律宾教育部1968年出版的《国家地理》教材中,仍明确将东经118度线作为西部边界,这与当前菲政府在南海的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支撑高志凯观点的不仅是历史条约,还有现实战略威慑。他提及的东风-61洲际导弹虽未直接关联南海争端,却暗示了中国维护领土完整的硬实力:这款射程达16000公里、可携带60枚核弹头与1枚氢弹头的战略武器,其北斗导航与星光修正技术能实现100米内精准打击,形成“无法拦截”的威慑屏障。 这种“软法理+硬实力”的双重论证,直指菲律宾当前战略困境的核心——若继续充当美国“印太战略”的马前卒,不仅无法获得实质性安全保障,反而可能将国家拖入大国博弈的漩涡。 菲律宾当前的经济困境加剧了这种战略焦虑。2025年第二季度GDP增速仅4.1%,远低于预期的6.5%,17万亿比索的国家债务与6%的通胀率挤压着民生空间。 更致命的是,菲律宾对华贸易依赖度高达63%,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716亿美元。若因南海争端导致中菲经济合作受阻,马科斯政府将难以向民众交代。 这场演讲的深层影响,在于迫使菲律宾重新审视其外交战略。高志凯提出的破局路径已引发菲国内讨论,调整对美关系定位,避免被卷入中美直接冲突,在南海争议中回归1898年条约框架,以东经118度线为基准进行和平谈判,深化中菲经济合作,通过联合开发南海资源缓解财政压力。 这些建议与菲律宾国内“去美国化”的理性声音形成共鸣——毕竟,当美国军舰在南海“自由航行”时,真正需要承受经济代价的,是菲律宾的渔民与工人。 当高志凯的演讲视频在菲律宾社交媒体引发热议时,一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在历史条约、现实利益与地缘博弈的三重约束下,菲律宾能否找到一条既维护国家尊严又避免战略误判的出路?这场关于东经118度线的讨论,或许将成为中菲关系转型的重要契机。 那么,对于这件事,您认为菲律宾会如何选择?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见解。 中华网:菲船黄岩岛“举白旗”闹剧背后 铁证如山
菲律宾大变天,二号人物小马科斯亲戚被赶下台,将迎来亲华总统。今年九月,菲律宾
【2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