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不“卷”的七个理由 在中国,各个地区的孩子们在学习上都极为“卷”,“卷”

漫科技 2025-09-24 16:06:04

德国人不“卷”的七个理由 在中国,各个地区的孩子们在学习上都极为“卷”,“卷”到何种程度呢?据说有多达2800多万的孩子患上了抑郁症。 然而在德国,当然不能否认也存在一小部分人在“卷”,但并没有普遍的“卷”的现象。 我归纳了一下,大致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 不同岗位间的收入差距较小 在中国,“卷”在经济方面的动力在于学习成绩好就更有机会找到好工作,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 而德国孩子没那么“卷”,经济上的原因或许是在德国体力劳动者与白领的收入差距没那么大。 我们的导游,读书期间在餐馆当服务生,基本工资为一千欧元,看似比较低,不过在德国,在餐馆用餐,客人一般会付10%的小费。小费收入通常在两千欧元左右,在重大节日期间,收入还会更多。 他硕士毕业时,刚开始的工资是三千欧元,税后1900欧元,还比不上他当服务生时的收入。后来工作了几年,最高工资拿到五千欧元,到手也只有三千欧元。 试想一下,如果德国的父母看到孩子在学习上没有天分,就没必要强迫孩子,反正一份蓝领工作也能维持生计,大多数父母就会顺其自然,所以不会全民都“卷”。 2. 德国人的性格 德国人生性恬淡,走在街上,能看到大多数人的穿着都很随意休闲,饮食也非常简单,大多数人不太热衷于攀比。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也是这样。 3. 德国的学校不支持“卷” 德国的学校教育不攀比,都是按时放学,不存在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因为他们根本不把学科教育看得那么重要。考试分数高几分或者低几分并不重要,因为大学录取并不把学科成绩当作唯一的依据。所以家长不会让孩子课外补课,就算“卷”,也是学习艺术、体育等特长。 4. 德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未来承担有限责任。 在中国,大多数父母对孩子承担着无限责任,希望为孩子规划整个人生,所以从小就为孩子规划未来。而在德国,大多数父母对孩子承担的是有限责任,孩子成年后就任由孩子自己发展,所以德国父母不像中国父母那样大包大揽,把自己的意志和未实现的人生理想强加给孩子。 5. 德国尊重孩子的意志 在德国,爱护儿童、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已被纳入法律条款。一方面法律规定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另一方面,严禁父母“唠叨、打骂或不爱子女”,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或者受到冷落,可以向法院控告自己的双亲。所以父母不会强迫孩子学习。 6. 德国学校分流更早 德国的幼儿园没有年级之分,所有年龄段的孩子都混在一起;德国的小学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没有课,只有课外活动;小学4年级毕业时,根据老师的推荐升学,进入普通中学、实科中学或者以后能上大学的文理中学。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因材施教,不会让没有学习能力的孩子背负不适合自己的学业重担。 7. 家庭经济压力 德国的人均收入大约为2600欧元左右,折合成人民币约为2万多,在本地的购买力其实并不高,晚餐吃个墨西哥肉夹馍doner也要8个欧元,这个收入也就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而且人力成本特别高,大多数家庭无法承担课外补课的费用。即使有“卷”的情况,也是少数人的事情。 所以,“卷”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能够决定的,而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父母,甚至孩子共同决定的。中国想要实现不“卷”,还任重道远。 内卷 青少年抑郁 补课 你会花高额费用给孩子补课报班吗?

0 阅读:30
漫科技

漫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