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派出所:以最小平安单元建设激活基层治理新效能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最小平安单元则是筑牢这“一公里”的关键支点。 为深入贯彻落社会面治安防控部署要求,西安市公安局高新分局草堂派出所立足“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将最小平安单元建设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提升平安建设质效的核心抓手,通过“前置筑基、共商共议、实训强能”三维发力,联动街办、企业、学校等多元主体,以“五共治”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为高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前置检查筑根基 以“防患未然”压实治理责任 “平安建设不能等问题发生再应对,要把防线建在风险前面。” 这是草堂派出所推进最小平安单元建设的核心思路。 草堂派出所第一时间建立专项工作机制,组织人员深入学习建设标准与布建思路,结合实际制定“一单元一方案”的落实细则。并主动对接草堂、庞光街办,构建起“政府统筹抓总、公安牵头推进、街办协同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建设格局。 同时,为确保每个最小平安单元具备“自保、互保”的基础能力,草堂派出所启动“拉网式”前置检查与培训。社区民警走进辖区70余家重点单位、企业、中小学及商业网点,逐项核查应急预案制定、安保人员配备、综治力量组建等情况。对3家器械老化、2家人员配备不足的最小平安单元现场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限期达标;针对部分安保人员“会用但不熟练”的问题,民警现场开展实操培训,手把手教学器械使用技巧与先期处置流程,累计开展培训41场;为检验实战效果,组织拉动演练11次,指导安保、综治、群防力量开展应急处置,让“拉得出、用得上、处得好”从口号变为实效。通过检查、培训、演练,草堂派出所不仅夯实了各最小平安单元的人防、物防、技防根基,更将安全主体责任根植于每个单位,让主动防、提前防、重点防、动态防成为基层治理的自觉行动。 共商共议聚合力 以“多元协同”畅通治理链路 基层治理从来不是公安一家的“独角戏”,而是多元主体的 “大合唱”。 9月16日下午,草堂派出所联合草堂、庞光街办召开最小平安单元建设推进会,邀请辖区30余家企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商业网点的安保负责人齐聚一堂,以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为目标,共商建设路径。 会议重点围绕“三防建设核心”“135 快速响应机制”“平安网格联动互助”等关键议题,详细解读最小平安单元创建标准、职责任务、运行流程,对安保力量、综治力量、志愿者、物业人员等四类主体的职责分工、协同联动、快速响应提出明确要求。“校园周边人流大,能否联合周边商铺单元开展联动巡逻?”“企业夜班人员多,希望能共享夜间治安信息”…… 与会代表纷纷结合自身实际提出需求与建议,派出所负责人逐一记录、现场回复,将合理建议纳入建设方案之中。 会议最后,各单位负责人现场签署《最小平安单元建设承诺书》。通过推进会不仅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路径、夯实了责任,更构建起信息互通、风险互防、应急互助的协同治理格局,让多元主体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单兵作战变为集团作战。 专业实训强本领以“实战导向”锻造应急尖兵 “基层治理既要防得住,更要处得好。”为提升最小平安单元的应急处突实战能力,草堂派出所打破自训自练自演局限,主动对接分局反恐怖和特警大队,邀请专业教官团队开展“定制化”集中培训,为80余名辖区平安单元“四类力量”充电赋能。 培训采用理论讲解、实操练习、模拟演练的模式,紧扣基层常见的突发暴力事件、聚众滋事、人员冲突等情况展开。在理论讲解环节,教官结合案例,详细讲解“安全第一、快速报警、先期处置、等待支援”的处置原则,拆解防护、控制、疏散的实战流程;实操练习环节,参训人员分组进行防护器械规范使用训练,教官逐人纠正,确保动作标准、发力有效、掌握精准;随后模拟“可疑人员持械强行闯入单位”,参训人员科学编组、沉着应对、默契配合、圆满处置,有效提升了参训人员的临场反应与协同能力。 “以前觉得钢叉就是‘戳过去’,现在才知道要先防护、再寻机、后控制,专业指导太重要了。”参训的社区志愿者小张说。通过专业实训,各单元应急力量的实战本领得到显著提升,不仅掌握了器械使用技巧,更理解了“协同作战”的核心要义,全面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 草堂派出所的最小平安单元建设,通过将“五共治”融入平安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激活一个个“小单元”的治理活力,联动一个个“小主体”的参与热情,让安全防线更贴近群众、更精准高效、更务实有力。下一步,草堂派出所将继续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建立最小平安单元常态演练、定期复盘、动态优化、实时调度机制,激活基层治理新效能,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高新贡献公安力量。 (张楚翌 高新融媒记者 李聪迎 内容来源:草堂派出所)
台媒:台湾省花莲马太鞍溪堰塞湖的问题,农业部门头目陈骏季却称“没立即危险”,结果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