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驴巴遇缺驴危机卖至170元一斤#【#非遗驴巴年产量从200吨跌至10吨#】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石塘驴巴是肥东县石塘镇的地方特色小吃,以驴肉为原料,肉质细腻滑嫩,是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如今,我国正面临“缺驴”危机,驴的存栏量远低于市场需求。
“现在驴肉越来越少,石塘驴巴以后可能会成为一种‘文化记忆’。”非遗传承人罗勇惋惜道。
罗勇今年37岁,是石塘驴巴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他的父亲罗祥训在2004年创办了合肥市石塘训字驴肉食品有限公司。谈及石塘驴巴的发展历程,罗勇提及不同时期的鲜明对比:2000年至2005年是行业鼎盛期,那时公司一年生驴肉消耗量达300-400吨,按对半出成品测算,驴巴年产量约150-200吨;而2010年后,全国驴存栏量持续下滑,驴肉价格只涨不跌,公司生驴肉消耗量也逐年递减。2024年全年仅消耗不到20吨生驴肉,对应的驴巴成品不足10吨,原因是“实在没有驴肉了”。
价格方面的变化更为直观。罗勇回忆,2005年左右,熟驴巴售价仅20元 / 斤;如今,熟驴巴价格已升至170元 / 斤,且仍有上涨至200元 / 斤的趋势,远超普通人的消费水平。他解释,当前活驴价格已达42元 / 斤,生驴肉零售价90-95元 / 斤,批发价也不低于87元 / 斤,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涨直接传导至终端产品。按石塘驴巴的标准,一头成年驴去骨、去毛、去油、去除淋巴结和内脏后,净肉量多在130斤上下,最多不超过150斤。 (大皖新闻记者 许佳 实习生 赵贤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