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培养一个孩子学医到底要花多少钱呢? 我觉得“要花多少钱”这个事儿,其实大家存在一个关键错误。首先先说结论:学医花不花钱?绝对花钱。这不用想,因为它的读书周期这么长,你说不花钱能行吗?肯定得花钱。但是这个花钱花多花少,我给你算笔账,你就能认清了。 首先,在咱们国家,从本科来讲,如果你学的是其他学科,学费大概有多有少,平均大概在5000上下,有的4000多,有的5000多,有6000多的。学医的学费大概就会比它们稍微高一些,每一年学费可能在六七千块钱左右。 当然,你要说中外合作班学费更高的就不说了,我说普通学校大概每年学费就是多个一两千块钱。其他专业学制四年,医学本科得五年,比你多读一年,所以就是每年多花个一两千块钱,再加上多读一年书。这是本科需要多花的:一年多1500,五年就是多7500块钱,再加上一年学费6000,大概差不多就是1万块钱左右吧。这是你在学费上多花的。 第二点,读研。你学什么专业,现在没有高学历做支撑,其实就业也不占优势,所以很多专业可能都得读研。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很多学校的研究生学费基本就是8000到12000不等,医学也不例外。 比如说有一个大学叫苏州大学,苏州大学的医学,不管是读研还是读博,他们的学费大概一年就是1万块钱左右。所以你说学医跟学工科、跟学其他学科相比,花费多了吗?不多,一样。同样是三年时间,在研究生期间不存在所谓的“我多花钱”。 但是花钱会出现在什么情况呢?就是你如果走的是专硕,将来跟老师做课题有没有收入的问题。有的学校、医院里边,一个月会给你发个三五百、七八百、千把块钱,这属于是相对来讲可能比较多的。 但是你要知道,规培,尤其是在专硕期间,你孩子的这部分收入,多少跟所在的地区、所在的学校层次,包括对应的医院的层次是有直接关系的。因为这个收入首先是由医院给你发的,那么这个医院能给你发多少,取决于医院的绩效。 如果这个医院绩效比较好,科室比较挣钱,那给你发的就比较多。比如说有些医院的心理科比较厉害,你来我这儿规培,一个月光医院科室就给你补贴23000块钱;甚至有些北上广深这样的地区,有些医院直接给你实行同工同酬,一个月光底薪就给你开4000多块钱,甚至有些地区会直接给你交五险一金,跟正式工人差不多了——五险一金一个月都四五千块钱,这不算少吧。 当然,如果说“老师,我孩子读的这个学校很一般,一个月就几百块钱或者1000块钱”,那说不定就得家长给孩子支付一些钱。那没办法,因为有很多学校甚至都不提供住宿,需要你自己在外面租房子,那一个月租房子也不少钱呢,对吧?包括吃饭什么的,所以相对来讲,这个可能稍微费一点钱。 然后再到博士阶段。当你读到了博士这个阶段,基本上能当博导的老师都有项目,只是项目多少而已。那么这些项目其实对你孩子来讲,基本都会有收入了,而且这个时候很多医院、学校给你的各方面补贴也足够你孩子用了,根本就不用家长再给孩子花钱了。你孩子每年的学费,其实孩子自己都能够负担。 等你孩子将来如果说博士还不够,可能还需要在医院里边再干个两三年博士后(当然,博士后不是学历,是工作)。那读博士后的话,你得明白,现在很多医院招博士后是给你开工资的,基本上现在最少的一年二三十万打底,高的有一年三四十万的。你说这部分算不算收入?当然算收入。 所以我们纵观起来,你会发现学医周期长不长?长。本科、读研、读博,甚至还得干到博士后,那加起来得十好几年,可能读书读到30多岁。但实际上真正花钱的,就是本科比工科多读一年多花的钱,然后研究生专硕期间可能得花点钱,真到了博士、博士后期间,根本就不用你花钱了。 所以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如果你学了医,是不是真的需要花这么多钱,你要考虑这回事儿,而并不是说因为学习周期长,所以花时间长,所以花钱多。我觉得这个逻辑是不对的。因为相比于其他专业,它其实没有多花多少。大多数家庭培养一个学医的学生,我觉得不用去担心说需要多花多少钱。其实真正到了孩子未来就业的时候,他其实不能说给你挣多少钱,起码满足自己生活还是够的。
大学生有什么是早买早享受的东西?
【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