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吐槽说:“军训结束后,军训服被当成垃圾扔进了垃圾桶,学校为什么不安排清洗回收,给下一届学生用呢?这身衣服穿三届应该不是问题,这真是资源的极大的浪费!” 每年的开学季,学生们都必须要经历军训之后才能够正常上课,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学生们的韧劲,但通过军训也反映出很多问题,比如说统一的军训服就是一个很大问题。 因为每次一到军训结束的时候,总会看到同样的情况,前几天还整齐划一、带着汗水和纪律意味的迷彩服,很快就被扔到宿舍角落,落灰、闲置,甚至直接丢到垃圾桶旁。 那么这一个小小的举动能够反映出很多问题。 第一,是经济账。军训服通常要学生自己掏钱买,一套几十上百元,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一笔实实在在的支出。而且按照衣服的质量来说,军训完之后完全还可以再穿好几年,但很多学生都会选择丢弃,造成了经济浪费。 第二,是教育账。军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锻炼学生们的意志,但对学生来说,这就像是一堂反面课,所有的纪律都只是暂时的。 军训后物品可以随便浪费,责任也可以轻易丢掉,口头上说节俭,但行动上却默许浪费,教育效果自然打折扣。 第三,是习惯账。在如今的快节奏生活里面人们早就已经适应了用完用丢弃的思维,很多人宁愿买新的,也懒得想办法把旧的再利用。 军训服被丢弃反映的是我们认识的问题,因为这种做法完完全全与节俭的传统美德背道而驰,每丢弃一套军训服装就是在对自然资源的不负责。 所以很多学校为了避免这样的行为,已经开始设置军训服回收的地方,最后直接一起捐赠给需要的贫苦山区。 说到底,军训服之所以变成一次性消耗品,问题不在衣服,而是制度缺位、教育不到位、社会观念浮躁等多方面叠加的结果。 要真正解决问题,不能只摆个回收箱,而是要主动建立一套可持续的制度,引导学生树立节约和责任意识。 所以军训服应该是一段集体记忆的载体,而不是短短几天的临时用品,对此你怎么看?
这代价太大了!”9月山东,一名大一新生军训后到食堂吃饭,误把食堂窗口看成了自助餐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