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变了!叙利亚与乌克兰恢复关系,这是彻底告别了阿萨德时期的方向。而今的叙利亚过渡

不简单的幸福 2025-09-25 22:27:00

真变了!叙利亚与乌克兰恢复关系,这是彻底告别了阿萨德时期的方向。而今的叙利亚过渡总统沙拉不仅与乌克兰恢复了正常关系,而且还与欧盟、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这些都与巴沙尔不同。 叙利亚和乌克兰握手,这两个三年前才彻底断交的国家,会在2025年9月的纽约联大期间,由泽连斯基和沙拉共同签署复交公报。要读懂这场外交反转,得先回头看看过去的恩怨。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叙利亚前政府不仅公开承认乌克兰东部两地的“独立地位”,时任领导人巴沙尔还嘲讽泽连斯基“只是个演员”,彻底点燃了矛盾,两国关系应声破裂。 那时的叙利亚,外交路线清晰得很,完全站在俄罗斯和伊朗阵营,与美西方阵营几乎势同水火。可时移世易,2024年12月沙拉领导的过渡政府上台后,一切都变了模样。 沙拉的外交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纽约联大期间,他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各类双边会谈中,核心就是广交朋友。与乌克兰恢复关系只是第一步,他更积极推动与欧盟、美国建立“友好”互动,甚至放出话来,要为叙利亚的重建和民生寻找出路。 最让人意外的,是叙利亚对中东“老熟人”的态度转变。沙拉近日公开表示,叙利亚已经驱逐了真主党和伊朗民兵的存在。要知道,此前叙利亚可是伊朗“抵抗之弧”的核心成员,双方在军事、经济上绑定极深。 如今主动“割席”,背后的算盘不难看清。十多年内战把叙利亚拖得千疮百孔,国库空虚到连基本的民生保障都成问题,重建需要的巨额资金从哪里来?伊朗自身难保,显然给不了实质性帮助,沙拉只能另寻出路。 美国和以色列成了叙利亚新的“突破口”。沙拉上台后就主动示好,不仅提议签署参照美乌模式的矿产协议,允许美国公司开发叙利亚矿产,还通过沙特、土耳其等渠道传递合作意愿,甚至提出要在大马士革建特朗普大厦。 这波“示好”很快有了回应,2025年5月特朗普与沙拉在沙特会面后,美国就暂时解除了部分对叙金融制裁,为能源、基建领域的投资打开了缺口。对以色列,沙拉的姿态更显软化,主动提出要加入美国主导的《亚伯拉罕协议》。 即便以色列外长明确表示“绝不归还戈兰高地”,叙方也没有强硬反驳,这种妥协在过去简直无法想象。有人不解,叙利亚这么做就不怕得罪俄罗斯和伊朗吗?其实沙拉的算盘打得很精,他并没有彻底切断与俄伊的联系。 2025年1月俄伊签署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时,叙方明确表示支持,只是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调整了外交重心。这种“两面下注”的策略,本质上是中小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智慧——既不彻底得罪旧盟友,又能讨好新伙伴换取实际利益。 就像分析指出的,这不过是“抱团取暖”,乌克兰需要更多外交支持,叙利亚需要解除制裁,说到底都是利益驱动。但这样的转向真的能让叙利亚走出困境吗?答案恐怕没那么简单。美国解除的只是部分制裁,核心限制仍在,而且明确禁止叙利亚与俄伊进行敏感交易。 欧盟也还在对叙新政府进行全面评估,援助和合作都带着附加条件。更关键的是,对以色列的妥协埋下了隐患,戈兰高地这样的核心领土争议被搁置,未来很可能成为新的矛盾焦点。 其实国际政治从来都是“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叙利亚的转变,本质上是从“意识形态优先”转向“现实利益至上”。过去绑定俄伊,是为了在战乱中求生存;如今靠近美西方,是为了在废墟上搞重建。 沙拉在联大期间的所有动作,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让国家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让民众能吃饱穿暖。这一点无可厚非,毕竟“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再强硬的外交路线,若不能改善民生,最终也会失去根基。 但这场外交豪赌也藏着风险。中东格局本就复杂,叙利亚夹在俄伊与美以之间,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两头不讨好”的境地。伊朗苦心经营的“抵抗之弧”因叙利亚的退出已出现裂痕,未来会不会有报复动作? 俄罗斯深陷乌克兰战争无暇他顾,一旦局势缓和,会不会追究叙利亚的“摇摆”?这些都是未知数。而且美国的“善意”从来都带着枷锁,一旦叙利亚达不到其要求,制裁随时可能重启,这种“临时福利”靠得住吗? 叙利亚的转变给我们提了个醒:国际社会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阵营对抗”,每个国家都有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但所有选择都必须以国家利益和民众福祉为根本。沙拉的“广交朋友”策略,短期内或许能换来资金和援助。 但长期来看,只有真正实现经济自主、民生改善,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若只是依附大国、妥协退让,最终只会沦为棋子,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外交转向只是第一步,叙利亚的重建之路还很长。 这场“破局”究竟是正确的求生选择,还是危险的冒险之旅?时间会给出答案。但无论如何,每个渴望和平与发展的国家都值得尊重,毕竟在战火中煎熬了十几年的叙利亚民众,太需要一个安稳的未来了。

0 阅读:4

猜你喜欢

不简单的幸福

不简单的幸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