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四川省内江市人民政府以“历史反革命”罪宣布判处抗日将领、起义将领、原

小史论过去 2025-09-26 13:12:05

1951年,四川省内江市人民政府以“历史反革命”罪宣布判处抗日将领、起义将领、原国军少将刘展绪死刑并立即执行。 刘展绪1906年出生在内江一个普通人家,那时候四川农村日子苦,他从小就爱看书,脑子转得快。早年念私塾,成绩拔尖,1924年考上黄埔军校第六期。黄埔那地方,出来的人不少都成了将领,刘展绪也一样,毕业后还去陆军大学深造,学了满脑子的军事理论。抗日战争一打响,他调到31集团军司令部,当上校参谋。那些年,国难当头,他跟着部队南征北战,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 抗日初期,刘展绪参加武汉会战,那场仗打得惨烈,长江边上阵地反复拉锯。他负责协调火力,帮部队稳住防线。接着是南昌会战,他带队突袭日军补给点,切断敌方后路。第一次长沙战役,他管后勤,组织运送弹药和伤员,确保前线不缺东西。这些仗下来,他升为少将参谋长,31集团军里头算得上骨干。抗战中后期,枣宜会战、豫南会战、豫湘桂会战,他都冲在前面,规划战术,指挥侧翼包抄。日军推进时,他总能找出弱点,帮部队化解危机。抗战八年,他从没落下大仗,战功实打实。 抗战胜利后,刘展绪调到重庆绥靖公署,任高级参谋。那时候国共摩擦升级,内战一触即发。他私下里觉得,既然日本人赶跑了,何必再打自家兄弟?属于国军里反战的那拨人,不愿卷进无谓的消耗战。1949年,蒋介石信任郭汝瑰,把他任命为22集团军中将司令兼72军军长,驻扎宜宾和内江。郭汝瑰早年和刘展绪合作过,两人关系铁。刘展绪的反战态度,也让郭汝瑰觉得可靠,就推荐他当72军副军长兼34师师长。蒋介石批准后,刘展绪从重庆调来,很快融入部队。 郭汝瑰其实是中共地下工作者,三大战役后想公开身份去延安,但党组织劝他留下来,在西南带兵起义更有价值。郭汝瑰到任,就拉拢亲信,安插进72军。刘展绪帮忙整顿,清除军统特务和顽固军官,逐步掌控局面。1949年12月9日,郭汝瑰在宜宾通电起义,刘展绪在内江响应,两人合力带1.3万官兵投诚。宜宾、内江和平解放,全靠这支部队的配合。刘展绪起义后,选择退出军界,留在内江老家,安排在地方政府干行政,帮着搞土地改革和基层管理。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没啥大风浪。 镇反运动一开展,风向就变了。1950年底,内江开始排查历史问题,刘展绪的国民党少将身份成敏感点。1951年春,他突然被抓,以历史反革命罪名扣押。审讯时,干部翻他的档案,问黄埔经历、抗日细节、内战态度和起义过程。他一一作答,强调起义贡献,但焦点总在国民党旧联系上。调查拖了几个月,他关在拘留所,吃喝拉撒都受限制。夏末,内江市人民政府开庭,宣判死刑,即时执行。那年他45岁,正值壮年,就这么没了。 刘展绪的死,郭汝瑰看在眼里。郭汝瑰起义后,身份保密,按投诚将领对待,没公开特工背景。镇反时,他也挨了不少审查,但熬过去了。刘展绪这事,让他觉得冤。刘展绪家属也没闲着,四处打听,但那年代渠道窄,难有结果。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开始,全国平反冤假错案。郭汝瑰行动起来,写信给上级,列举刘展绪抗日和起义事实,证明没对抗记录,没沾血债。 有关部门重启调查,调档案,访证人。内江起义老兵回忆通电细节,北京档案馆翻旧文件。刘展绪黄埔毕业证、抗战报告,全是正面。核实下来,确认错杀。1984年,正式平反,恢复抗日将领、起义将领名誉,按投诚人员待遇处理后事。家属领到证书,郭汝瑰也松口气。这事虽晚了30多年,但总算给了刘展绪一个交代。

0 阅读:56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