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公费留学的黄大年加入英国籍,父母强烈反对,他说:就算骂我,我也要加入英国国籍!12年后,他突然卖掉英国别墅,决定回国,妻子犹豫,他直接撂下一句狠话,要么随我回国,要么离婚! 这话听起来像是一出家庭剧,可背后藏着一个科学家整整18年的挣扎与抉择。黄大年当时在英国已是航空地球物理领域的顶尖人物,带领着300多人的团队,手握世界领先的技术。 他拿英国护照,为的是钻进那些对中国紧闭的实验室。那些高精度探测设备,只对本国公民开放权限。他曾对朋友坦言:“我得先摸透人家是怎么跑的,才能带着方法回去教自己人追。” 2009年圣诞节前夕,黄大年突然辞去剑桥ARKeX公司研发主任的职位,卖掉别墅,连车库里的药材都来不及处理,妻子张燕关掉经营多年的两家诊所。 临行前,他在朋友圈写道:“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看似潇洒,实则像“落荒而逃”。他怕多待一天,就会舍不得剑桥的樱花和别墅里的书架。但更怕的,是错过中国深地探测技术最后的追赶窗口期。 当时中国的深部探测深度不到500米,而西方已达2500米以上。有人问他差距多大,他苦笑:“人家是导弹部队,我们是小米加步枪。”这种焦虑催着他拼命。 回国后,他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凌晨,被称为地质宫的“不灭的灯火”。他出差专挑最晚的航班,飞机上还在改PPT,落地就冲进会议室。 2016年冬,他在成都开会前晕倒在机场,醒来第一句话是:“电脑里的资料必须交给国家!” 黄大年对学生堪称“挥金如土”。他给每人建电子笔记文件夹,出差途中用视频答疑;学生结婚,他摘下自己结婚时岳父送的手表当礼物。但涉及科研原则,他立刻变脸。 一次项目答辩前,因材料粗糙,他当场摔碎手机吼道:“这是纳税人的钱!拖一天,中国就晚一天赶超!”这种极端紧迫感,源于他亲历的技术封锁。 他主持研发的航空重力梯度仪,曾被西方严密封锁,如今中国不仅突破瓶颈,还将探测周期从几年缩短到几天。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胆管癌去世,年仅58岁。 临终前他念叨:“活一天赚一天,倒下就地掩埋。”可他的团队在他走后继续攻克了万米钻机“地壳一号”,让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后第二个掌握深地钻探技术的国家。 更讽刺的是,某国航母舰队竟因中国探测技术进步而后撤100海里。 黄大年没留下豪车豪宅,电脑里最多的就是项目笔记和学生论文。他常对年轻人说:“你们一定要出去,但出去了一定要回来——这里才是能种下大树的地方。” 信息来源: 央视网《归侨黄大年何以感动国人?》 央视网《战略科学家的追梦人生——2017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吉林大学教授黄大年》 新华网《“生命,为祖国澎湃”,追忆黄大年的英国往事》 中国教育新闻网《黄大年:中国地球物理事业的领军者》 教育部官网《黄大年:把一切献给你 我的祖国(上)》
德国垮了,法国崩了,英国也开始游行了!欧洲出了什么问题?俄罗斯为什么仍然很稳?一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