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确保美国明白一点:如果你想对中国发动战争,你就会得到战争。如果你想摧毁中国,你就会被摧毁。中国不会听之任之,我们将战斗到底,无论是以和平方式还是其他方式。”高志凯博士的这段演讲,可谓把现在的中美关系点得明明白白。 当高志凯博士在阿拉比亚电视台说出这番话时,演播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主持人握笔的手停在半空,对面的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代表艾略特·艾布拉姆斯脸色微变。 这番话没有绕弯子,直接把中美关系里最敏感的那根弦拨得震天响:“中国正在确保美国明白一点:如果你想对中国发动战争,你就会得到战争。如果你想摧毁中国,你就会被摧毁。中国不会听之任之,我们将战斗到底,无论是以和平方式还是其他方式。” 高志凯不是随便说说的人。作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他常年穿梭于国际论坛,深谙如何用最直白的语言传递最清晰的信号。 这次选择阿拉比亚电视台,本身就耐人寻味。这家覆盖中东和北非的主流媒体,受众里不乏对美国霸权有切身体会的人,高志凯的话,既是说给美国听,也是说给全世界听——尤其是那些在中美博弈间寻找平衡的发展中国家。 美国这些年对中国的动作,其实大家都看在眼里。从贸易战加征关税,到芯片禁令卡脖子,再到台海问题上的频繁试探,一桩桩一件件,本质上都是在试探中国的底线。 以前中国总说“和平发展”,有人就误以为这是“软柿子”,可以随便拿捏。可高志凯这番话,等于把话挑明了:和平不是求来的,是靠实力和决心守住的。 中国不想打仗,谁都知道打仗对谁都没好处,但如果有人把战争强加到中国头上,那也别指望中国会退让半步。 艾布拉姆斯的脸色变化,或许是因为他没想到对方会这么直接。作为美国外交界的“老江湖”,他习惯了用“战略竞争”“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这类漂亮话包装美国的意图,可高志凯直接撕开了这层包装——你想打仗,那就奉陪; 你想摧毁中国,那先想想自己能不能承受后果。这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逻辑,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有冲击力。 毕竟,中国这些年在经济、科技、军事上的发展,已经不是几十年前那个可以任人拿捏的国家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庞大的国内市场、不断提升的国防实力,这些都是中国说“不”的底气。 有意思的是,这番话在中东地区可能引起更深的共鸣。这些年,美国在中东发动的战争还少吗?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哪一场不是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最后留下的是满目疮痍。 中东国家太清楚“被摧毁”是什么滋味了,所以当高志凯说“你想摧毁中国,你就会被摧毁”时,他们或许会比西方人更能理解这句话背后的分量——这不是威胁,而是对一个主权国家尊严和生存权的庄严宣告。 国际关系从来不是过家家,实力永远是说话的底气。中国一直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这没错。但对话的前提是平等,是相互尊重。 如果有人把中国的克制当成软弱,把中国的善意当成可欺,那结果必然会像高志凯说的那样,“想发动战争就得到战争”。 这不是中国好战,而是不得不做的准备——就像家里装了防盗门,不是盼着小偷来,而是真要有小偷,得有能力保护自己。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听懂了吗?艾布拉姆斯在现场的反应,或许代表了美国精英层的一种心态:习惯了当世界老大,听不得别人说“不”。但世界早就变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中国的发展也不是谁能阻挡的。 高志凯的这番话,与其说是“警告”,不如说是“提醒”——提醒美国认清现实,放弃幻想,别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未来中美关系会怎么走?是继续在对抗的边缘试探,还是回到理性对话的轨道?这不仅是两国政府要思考的问题,也关系到每一个普通人。 毕竟,大国冲突的代价,最终会由所有人承担。你怎么看?在高志凯博士这番直白的表态之后,中美之间是否还有可能找到和平共处的平衡点?
哈马斯放出一张大家伙图,并称:“只需5分钟即可到达特拉维夫。”这是对以色列的最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