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表示,要阻止中国武统台湾,欧洲有杀招,西方国家有能力让中国的GDP增长率下跌

桑代克 2025-09-29 11:14:01

德媒表示,要阻止中国武统台湾,欧洲有杀招,西方国家有能力让中国的GDP增长率下跌17%。根据德国之声报道,德媒援引ECFR地缘经济研究专家阿加特·德马赖斯的观点表示,欧盟的市场准入是对中国最有力的杠杆。而这将极大的震慑中国以武力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这种论调听起来挺唬人的,但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里头掺杂了不少虚张声势的成分和一股熟悉的老套路味道。 这个说法的核心,是说欧盟的市场对中国太重要了,只要威胁不让中国商品进入,中国就得服软。持这种观点的人,比如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就曾放话“警告”中国不要动武,声称西方“不会坐视不管”。德国一些媒体也跟着炒作,想象一旦台海冲突,欧盟如何通过贸易手段让中国承受“难以承受的经济损失”。他们甚至搬出一些研究报告来助阵,比如德国伊福经济研究所就测算过,说如果欧盟真跟中国打贸易战,德国的损失会如何惨重。 不过,这话听起来更像是先把自己吓唬一遍,想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剧本吓唬人,却暴露了他们自己也怕疼的软肋。这种算计,本质上和过去一些势力唱衰中国经济的套路一脉相承,无非是先预设一个高得离谱的“增长预期”,然后一旦中国没达到这个神话般的数字,就立刻宣布中国经济“不及预期”。这种先画靶再射箭的招数,用多了也就没那么灵光了。 再看所谓的“市场准入杠杆”,欧洲自己心里也明白这根杠杆并不那么好使。现实是,中欧贸易往来紧密,德国连续多年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就在一些政客和媒体嚷嚷要“减少对华依赖”的同时,德国企业却用真金白银投了票。 今年初以来,德国对华实际投资还在增长,像巴斯夫这样的工业巨头还在中国加大投资力度。这种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的矛盾,恰恰说明了市场规律和商业利益远比政治口号来得实在。欧盟内部对此也并非铁板一块,法国就明确表示过不会跟着美国搞对华“脱钩”。这种分歧让所谓的统一经济威慑显得有点一厢情愿。 至于那个“让中国GDP增长率下跌17%”的惊人说法,听起来更像是一种心理恐吓,缺乏扎实的依据。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早就不是过去那种完全依赖外部市场的模式了。美国对华搞了那么多年的贸易摩擦、科技封锁,各种“遏制经济增长”的政策轮番上阵,结果中国经济依然在持续发展。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不断拓展新的合作空间,在全球范围内找到了更多合作伙伴。欧洲若真想挥舞“经济大棒”,得先掂量一下自己会不会被反弹回来的力量伤到。有分析就指出,如果欧盟和中国真的发生贸易战,德国遭受的损失可能是英国脱欧所带来损失的六倍。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实际上,欧洲一些有识之士也担心这种论调会坑了自家企业。德国一些媒体鼓噪“减少对华依赖”,甚至暗示企业从中国市场撤退,被批评为是一种“逆流”,可能误导企业决策,忽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韧性。欧盟内部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应对地缘政治焦虑和保住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之间找到平衡,而不是被一些夸大其词的“杀招”幻想带偏了方向。德国作为欧盟的经济引擎,其工业界很清楚,与中国“脱钩”既不现实,代价也极其高昂。 所以说,德媒渲染的这套“经济杀招”论调,听起来声势浩大,但仔细一看,更像是纸老虎的又一张新皮肤。它既低估了中国维护核心利益的决心和能力,也高估了这种单边威胁手段在当今相互依存的世界里的实际效果。台湾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任何外部势力想通过经济施压来干涉,不仅难以得逞,最终很可能发现自己才是需要面对严重后果的一方。 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对中国搞预期绑架和唱空做多的套路,最后往往难得逞。真正的稳定之道,在于尊重事实和历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这才是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正途。

0 阅读:0
桑代克

桑代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