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万万没有想到,参加本届联合国大会可能是他一生之中最后悔的事。 本届联合大会上,内塔尼亚胡成了那只过街的老鼠。 2025 年 9 月 24 日,内塔尼亚胡的专机从特拉维夫起飞,原本 11 小时就能抵达纽约,却硬生生绕了 600 公里航线,全程避开法国、西班牙等国领空,只敢在希腊和意大利领空短暂穿行。 这趟绕路不是为了躲避天气,而是因为 2024 年 11 月海牙国际刑事法院给他发的战争罪逮捕令 —— 那些国家都是 ICC 缔约国,只要他的专机落地或进入领空,对方就有义务将他引渡到海牙。 为了减少燃油消耗,以色列不得不缩减随行人员,原本 30 人的代表团砍到 18 人,随行记者从 8 人减到 3 人,连他常用的防弹公文包都换成了轻便款,这份狼狈从起飞时就写在了脸上。 落地纽约肯尼迪机场后,内塔尼亚胡的车队没有像以往那样直接前往联合国总部,而是先绕去了以色列驻美使馆。 使馆工作人员给他带来的不是盟友支持的好消息,而是联大第十次紧急特别会议刚通过的决议草案 。 巴勒斯坦提出的这份决议,直接采纳了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认定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的存在 “完全非法”,要求立即停建定居点、撤走所有定居者,还得赔偿巴勒斯坦民众的经济损失。 内塔尼亚胡拿着决议文本的手明显在抖,他知道这份决议一旦通过,意味着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态度已经发生根本转变。 9 月 25 日联大投票现场,结果比内塔尼亚胡预想的更糟糕。 124 个国家投了赞成票,只有美国、以色列等 14 个国家投反对,连英国、德国、意大利这些常年支持以色列的欧洲盟友都选择弃权。 投票结束后,巴勒斯坦驻联合国代表在会场外举着投票结果海报,身后围满了欢呼的阿拉伯国家代表,而以色列代表团成员则低着头,连媒体的镜头都不敢直面。 内塔尼亚胡原本计划在投票后见几位欧洲国家代表,结果对方纷纷以 “行程紧张” 为由推脱,只有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象征性地和他握了握手,连单独会谈的时间都没留。 9 月 26 日,轮到内塔尼亚胡在联大发言,现场的尴尬比投票结果更刺眼。 他刚走到发言台,阿拉伯国家、非洲国家的代表就陆续起身离席,甚至有几位欧洲国家代表直接从他面前走过,没有丝毫停留。 原本坐满人的代表席,几分钟内就空了近三分之一,只剩下以色列代表团和少数美国盟友的席位还坐着人。 他试图用手势吸引台下注意,却只换来零星的掌声,与前一天巴勒斯坦代表发言时的热烈掌声形成鲜明对比。 更让他难堪的是现场抗议。 旁听席上,被哈马斯扣押人员的父亲塔勒坐着轮椅,举着 “还我儿子” 的牌子冲他大喊,安保人员花了两分钟才把情绪激动的塔勒架出会场; 会场外,上千名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者围着联合国总部,举着 “逮捕内塔尼亚胡” 的标语,喊着口号穿过第一大道,纽约警方不得不出动上百名警员维持秩序,这场景让他的发言更像是一场 “公开处刑”。 内塔尼亚胡的发言内容更是雪上加霜。 他在台上明确宣称,反对巴勒斯坦建国是以色列的 “基本国策”,还说承认巴勒斯坦国对以色列而言 “等同于民族自杀”,把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谴责全部归为 “反犹主义”。 这番话刚说完,以色列国内反对党领袖拉皮德就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这是 “毫无底线的煽动,彻底堵死了和平谈判的可能”; 被扣押人员家属更是在特拉维夫街头抗议,举着 “内塔尼亚胡只在乎权力,不在乎我们的亲人” 的牌子,与纽约的示威遥相呼应。 盟友的态度也让他心寒。 美国虽然投了反对票,但白宫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只说 “尊重以色列的决定”,没提任何支持的承诺; 法国此前曾表态允许他的专机过境,可内塔尼亚胡根本不敢冒险,最终还是选择绕路 —— 他清楚,法国国内对以色列的不满情绪正在升温,谁也不能保证不会临时变卦。 那些弃权的欧洲国家更微妙,德国驻联合国代表私下表示 “不能再无视巴勒斯坦民众的权益”,这种模糊表态背后,是欧洲对以色列政策的逐渐疏远。 这趟纽约之行,内塔尼亚胡原本想争取国际支持,结果却成了 “孤立无援” 的公开表演。 专机绕路的狼狈、联大决议的惨败、发言时的集体离席,再加上国内的抗议声,把他的政治困境暴露得一览无余。 海牙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还悬在头顶,124 个国家赞成的决议成了新的国际共识,连曾经的盟友都在悄悄拉开距离。 联合国从来都是国际社会态度的 “照妖镜”,内塔尼亚胡以为靠强硬表态能镇住场面,却忘了国际社会的底线从来不是靠嘴硬就能突破。 信源:内塔尼亚胡肯定想不到,这次参加联大,将会是他一生最后悔的事——网易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文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给该地区及其他地区带来了巨大的
【2评论】【4点赞】
地下的蛐蛐
小胡子事没干完留下的祸根
^阳光心情+
以色列如果不打仗,他就只能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