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签证的发放趋势是挡不住的,只希望在落地到实际上的时候各当地方相关部门能把好关,

听风说实话 2025-09-30 12:27:51

K签证的发放趋势是挡不住的,只希望在落地到实际上的时候各当地方相关部门能把好关,别让太多滥竽充数之辈浑水摸鱼。 看了今年中国给印度放发了8.5万份签证再和印度对中国限发各种各样的签证后,就不想再拿印度就K签证来说事了。 因为印度三哥的那点事都是司马昭之心,再说也还是那点事。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K签证真的能引来我们需要的人才? 这个先打个问号。先拿国足高薪请外教的事来扯一扯外来的和尚是不是好念经。 中国足球可以说是国迷心里一道揭不开又捂不住的伤疤,坐拥全亚洲甚至世界那么好的球迷,却踢着不入流的足球,拿高薪、高福利就不说了,偏偏还是大脾气。甚至花了天价、高待遇讲来的教练也改变不了冲不出亚洲的尴尬。这是为什么呢?我不是真正的球迷,所以就不拿专业的事来解释,但是我能看得懂比分和也那句“留给中国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看似是安慰鼓励实则失望透顶的话。 2011年的西班牙人卡马乔,年薪490美元;2019年的意大利人里皮年薪2282美元万。 里皮,足球史上第一位先后赢得欧冠冠军和世界杯冠军的教练,带中国队的成绩16胜9负8平;卡马乔,经验丰富多场次冠军球员,带中国队1:5负泰国,7胜11负2平。 两位外来的高薪“和尚”难道说他们的能力和经验还不够强吗?可是最后也只能灰溜溜的离开。 土壤的污染和种子内部的营养不良,即使花再高的价钱用买来的高科技产品也是培养不出根须已烂掉的苗子。 引进外国的在华留学生之痛 历年来,我国在引进国外留学也是给出了很高很多的待遇,但引入的留学生素质和条件参差不齐。 根据九派新闻报道,近日重庆理工大学就留学生安排住女生公寓就引起争议,原来是仅仅今年重庆理工大学就招了来自37个国家300名来华的留学生,由于部分公寓的家具还没到位,就临时安排到了女生的公寓去暂住,学校也会在公寓楼就电梯管理和专人管理及分层管理等方面做好相关措施。 其实,由于相关ZC,每年全国各地高校都会招很多来自全世界的留学生,但由于管理和留学生自身的素质参差不齐而引发的高校事件就屡屡发生。 所以说,引入在华留学的留学生之痛,也绝不是无的放矢! 如今K签证即将实施,梧桐树也栽好,但这金凤凰怎么引才是关键。所以不能以偏概全的仅仅以本科学历、高校做背景和相当成绩作背调来取衡。 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 两个小故事: 一位出国留学10年花了500万的海归却在上海仅找到一份月薪7000的工资!崩溃很直跺脚:后悔没用这些钱在上海买一套房子。 Alex 百万留学回国后月薪7000"的经历,因为切中了当下留学收益变低的社会话题,迅速登上热搜。 Alex 的履历优秀,在美国学习十年,建筑学硕士毕业于一所世界顶尖设计学院﹣﹣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原本人生拿着各种好牌的她,回国后却发现就业市场大变,留学镀金的说法已经显得有点古早了。 回国工作前,她从来没有想过留美10年花的这500 到底意味着什么,直到在上海找到一份税前月薪7000的工作,发现连生活开支都负担不了时,她才意识 500万是多么巨额的数字。 还有一个故事:据参考消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4月23日发表《只有700名美国人在中国留学,美国会失去一代专家吗?》文中讲述一名叫萨姆.特里扎的故事: 当萨姆.特里扎去年4月得知自己获得了著名的博伦奖学金来学习中文时,他欣喜地跳了起来。 他读到贺信时却又感到一阵失望。博伦奖学金不愿资助他前往目的地国家﹣﹣中国﹣学习中文。不管怎样,去中国将意味着拒绝一笔3万美元的奖学金。 这两篇故事不是信手拈来,都有官媒进行了报道,原因如何大家自己悟。 K签证以引进青年才俊来增强增高我们的专业缺憾是件好事,但什么样的青年才俊才算呢?一个专业人士,没有工作的历练,没有时间的沉淀,他怎么能够达到专业人士的标准?如果他们真的有如此好条件,那在取舍环境和他所在的国家,能轻易放弃? 钱学森的回国有多难大家都知道,还有华罗庚、竺可桢、潘建伟和郭永怀等等。他们都有一颗赤子之心,报国之志。 其实国内的土壤也是能培养出顶尖的青年才俊的,而且在各个领域都有!难道他们还不能满足国内的各行各业的需求? 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起历史上五次“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那一个情景不能让华夏子孙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特别是大汉之后的唐朝盛世,国力鼎盛,空前繁华,不论是军事还是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哪一项不傲视天下? 真正的需要壮大梧桐树,其实还是需要从自己的土壤里长培育,经验只能借鉴,技术可以交流。本身就很优秀,又何必降低台槛迎客呢?

0 阅读:71
听风说实话

听风说实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