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英雄机长刘传建拯救上百个生命,被川航奖励500万元,然而,她的妻子却没有一丝喜悦,反而在采访中表示:希望民航再没有英雄出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8年那场颁奖典礼上,当川航为刘传建颁发500万元奖金时,全场掌声雷动,镁光灯闪烁中,这位力挽狂澜的机长站在台前接受荣誉,人们眼里满是敬佩与感动。 可在人群的边缘,他的妻子邹函始终保持着沉默,脸上看不到喜悦,面对记者的采访,她只说了一句让所有人意外的话:"希望民航再没有英雄出现。" 这句话在欢庆的氛围里显得如此不合时宜,却道出了一个航空人家属心中最真实的声音。 5月14日那个清晨,邹函像往常一样目送丈夫出门,刘传建穿上制服,检查完证件,跟妻子道别后就出发去机场,这样的告别在他们的生活中重复了无数次,每一次都是如此平常。 邹函开始收拾家里,准备着一天的日常事务,完全不知道几个小时后会发生什么,当9800米高空上的挡风玻璃突然爆裂时,她正在家中做着最普通的家务。 那34分钟里,从裂纹出现到飞机迫降成功,她对丈夫正在经历的生死考验毫不知情,仍按照往常的习惯计算着航班降落的时间。 作为一个飞行员的妻子,这种等待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每次刘传建执飞,邹函都会默默记下起飞和预计降落的时间,她习惯了看着时钟,在心里计算着飞机此刻飞到了哪里。 如果航班延误,她的心就会悬起来,拿起手机反复刷新航班信息,深夜接到电话时,她的第一反应永远是紧张,新闻里偶尔报道的航空事故,更让她清楚地知道丈夫的工作到底意味着什么。 特别是高原航线,气流复杂,天气多变,每一次飞行都比平原航线多了几分风险,这些年来,她看着丈夫严谨地对待每一次任务,看着他花大量时间训练和学习,也看着他因为工作常年不在家。 当邹函说出那句话时,很多人不理解,丈夫成了英雄,拿回了巨额奖金,全国人民都在赞扬他,为什么她却说不希望有英雄出现? 其实这句话包含着三层深意,作为妻子,她最想要的从来不是什么英雄光环,而是一个能平安回家的丈夫,那500万元在她眼里,与其说是奖励,不如说是对过去那场惊险的一种补偿。 她知道如果当时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丈夫就可能永远回不来了,这笔钱能改善生活,却无法消除她心中的后怕。 从职业角度看,她对民航系统有着更深的理解,英雄的出现,恰恰说明系统在某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如果一切正常,根本不需要机长用生命去力挽狂澜。 真正安全的民航,应该是那种波澜不惊的日常,是每一趟航班都按时起降,乘客们平平安安到达目的地,没有任何惊险故事可讲。 没有新闻,才是最好的新闻,她希望的,是系统的完善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是依靠个人的英勇来化解危机。 这句话还代表着一种社会期待,她并不是在否定丈夫的勇敢和专业,而是在表达一个更高的追求,最好的致敬方式,不是歌颂英雄的壮举,而是让这种壮举永远不需要发生。 每一次事故,都应该成为推动安全升级的契机,那块破裂的挡风玻璃,后来经过仔细调查,找出了原因,推动了相关标准的提升和检查制度的完善,这些看不见的改进,才是对刘传建那次迫降最好的回应。 公众需要英雄故事来获得感动,需要这些奇迹般的时刻来满足情感共鸣,可是家属们看到的,永远是那些惊险背后的侥幸和运气,他们担心的是下一次飞行,是否还能有这样的幸运。 刘传建自己说过,保证旅客安全是机长的责任,他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日复一日的训练,严格的标准,过硬的技术,这些积累都是为了关键时刻能够顶住压力。 他理解妻子的那句话,因为他也明白,真正的安全不应该依赖英雄个人,而应该建立在完善的系统之上。 我们敬佩英雄,感谢他们在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但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建设一个让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环境,英雄是安全的底线,当一切保障都失效时,他们用生命守住最后的防线。 可是系统的完善才是真正的保障,才能让每一次起飞都只是平凡的日常,让每一次降落都只是准时的抵达。 当平凡成为常态,当安全成为习惯,那才是对所有英雄最好的致敬,邹函的那句话,说出了千万个民航家属的心声,也说出了每一个普通乘客内心深处的期盼。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重庆晚报——“川航英雄机长妻子: 不希望他当英雄 希望再不要发生这种事”
2018年,英雄机长刘传建拯救上百个生命,被川航奖励500万元,然而,她的妻子却
如梦菲记
2025-09-30 14:44:51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