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方红一号至今都没有坠入大气层?很简单,因为当初把东方红一号发射出去的时候,就没想过让它回来。 你可能觉得卫星在天上飞久了总会掉下来,可东方红一号都飘了五十多年了还没坠入大气层,说白了,这事儿打从一开始就设计好了 ——1970 年把它送进太空时,咱们就没打算让它回来。 这背后藏着两层门道,一层是技术上的巧思,另一层是当年中国航天的现实考量。 先说说轨道的事儿,东方红一号的 “落脚地” 选得特别讲究,近地点约 439 公里,远地点能到 2384 公里,这可比常见的近地轨道高多了。 你想想,大气层到了几百公里以上就变得极其稀薄,跟地面上的空气比起来几乎等于没有,卫星在这儿飞的时候,几乎不受空气阻力的拖累。 咱们平时扔个纸飞机很快落地,是因为空气拖着它,可东方红一号在高空相当于 “无阻力飞行”,自然能一直飘着,轨道衰减慢得可以忽略不计。 更关键的是,当年咱们压根不具备卫星回收的条件。 1970 年那会儿,中国航天还是 “零基础起步”,能把一颗 173 公斤的卫星送上天,已经是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要知道,发射卫星和回收卫星完全是两码事 —— 回收得有能扛住大气层摩擦高温的返回舱,得有精准的姿态控制系统,还得有地面回收队伍和设备,这些当时咱们连图纸都没摸透。 所以航天前辈们干脆就没往回收上琢磨,首要目标是 “把信号送上去、把声音传下来”,只要能让全世界听到太空里的《东方红》,能证明中国的航天实力,这颗卫星就算完成了使命。 事实也确实如此,1970 年 4 月 24 日发射成功后,东方红一号只工作了不到一个月就和地面失联了,但它的 “任务” 其实才刚刚开始。 它就像个沉默的 “太空纪念碑”,在轨道上一圈圈飞着,见证着中国航天从 “能发射” 到 “能回收”,从 “绕地球” 到 “探月球”“探火星”,再到如今拥有自己的空间站。 当年连卫星回收都不敢想的咱们,现在能让航天员在太空驻留半年,能把月球土壤带回来,能让探测器在火星上留下印记,这一切的起点,其实就是那颗在高空默默飞行的东方红一号。 现在再看,当初 “没想让它回来” 的决定太明智了。 它不仅省却了当时无法实现的回收难题,更给中国航天留下了一个活的见证 —— 证明咱们的航天事业从来不是跟着别人走,而是从一开始就凭着自己的本事,一步一个脚印在太空里站稳了脚跟。 这颗 50 多年没 “回家” 的卫星,其实早就成了中国航天最珍贵的 “老祖宗”,看着后辈们一步步把当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中美最近在太空进行了一次较量,绝对是高手过招,招招致命最近中美就在太空来了一次互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