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介绍人类学“龙人”大成果,科普了个寂寞。先介绍付巧妹和季强团队年中的成果,很传奇
人类学相关概念还真不好懂,这人那人、几十上百万年、古DNA,容易晕。还是说故事,不扔名词了。故事开端就很传奇,从抗日开始。
1933年4月,日本已经占领了哈尔滨。一名中国筑桥工人在松花江上的东江桥桥墩施工时,从河沙沉积中挖出一枚异常硕大的人类头骨!现在我们知道,这个头骨至少有14.6万年历史,它能完整地保留至现代,被人们从河沙中发现,是个自然奇迹!
这名工人很有见识,意识到其巨大价值,拒绝交给日本当局。他偷偷带回家,藏入自家一口废弃井中。不可思议的是,他终身未向外人透露,直到临终前才告诉家人。家人2018年最终将头骨捐赠给了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应家属要求,身份严格保密,所以我们不知道这位英雄的名字。
为啥头骨在哈尔滨发现,最终却捐给了河北?原因是河北地质大学季强教授。2017年8月,季强在广西桂林奇石市场偶遇一位农民摊主,对方认出“电视上见过的专家”,主动提及家中有“人头骨化石”,希望捐给国家。季强说自己已调任河北地质大学,该校有地球科学博物馆可永久保存。经多轮协商,2018年5月家属正式将化石捐赠给河北地质大学。
这是个无价之宝,就是著名的“龙人头骨”。参与了相关工作的伦敦自然博物馆研究负责人克里斯·斯金格教授表示:“这家伙的头很大。我觉得这块保存完好的化石是过去50年来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龙人头骨长23厘米,宽度超15厘米,比现代人类头骨宽度大很多,形态上看就不属于任何已知古人类。仔细看照片,越看越有感觉,和现代人很不一样,眉骨粗大,眼框特别大。研究人员推测,头骨主人是约50岁男性,有宽大的球形鼻子,能呼吸大量空气,过着“高能耗”生活,庞大体型帮助抵御当地严寒。可以推测,龙人身材魁梧,非常强壮,身高比现代人还高。
龙人,longi,在刚发现时,是用黑龙江来命名这个人所在的族群,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概念,被粗粗归类为丹尼索瓦人。昨天科普了,现在概念升级为Homo longi,代表一个人类大分支,与智人支系、尼安德特人支系并列的“龙人支系”!这个支系从120万年前到几万年前,不幸灭绝了。而丹尼索瓦人,就降级为龙人支系里面的一个分支。
丹尼索瓦人,就是1970年代前苏联靠近新疆的丹尼索瓦山洞里发现的人类遗迹。没头骨,但有多个地层,30万-5万年前。它变得很有名气,是2010年3 月,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 Svante Pääbo(2022年诺贝尔奖生理学医学奖得主)团队完成了小指骨的线粒体 DNA测序,发现异于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在《Nature》宣布这是一个“前所未知的古人类支系”,命名为“丹尼索瓦人”。所以,DNA检测很重要。这里人类是25万前的,都可以进行DNA测序!技术进步有决定性意义。
那自然就要问了,龙人头骨能不能进行DNA检测?回答是可以!但需要学界大牛付巧妹开发的“基因钓鱼”技术。
付巧妹2009–2013年在德国马普研究所读博士,导师就是Pääbo。“基因钓鱼”是很厉害的古DNA捕获技术,利用现代人类DNA作为“诱饵”,设计特异性探针,将样本中极其微量的古人类DNA从大量环境微生物DNA中“钓”取出来,显著提高了古DNA测序的效率和成功率 。技术成功应用于多个古人类基因组研究,是中国古DNA研究突飞猛进的王牌技术。
图四,2025年6月18日《Science》和《Cell》各发了个文章,都是付巧妹和季强团队的。两团队一个有技术,一个有头骨。
《哈尔滨中更新世晚期人类个体的蛋白质组》《距今至少14.6万年的哈尔滨人类头骨牙结石中发现丹尼索瓦人线粒体DNA》,用“基因钓鱼”检测出来了!联合团队首次建立了古蛋白全自动化鉴定人群的方法体系,产生了迄今最高质量的古人类蛋白组数据;优化了古DNA提取实验和针对微量古DNA系统化建立了多种生信分析方法,另辟蹊径实现了牙结石中微量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古DNA的首次提取。
基于古蛋白和古DNA, 联合团队发现哈尔滨古人类是丹尼索瓦人,线粒体属于已知早期丹尼索瓦人支系。技术上,耦联了分子古生物学证据与形态学证据,突破了传统研究骨骼DNA的局限,通过微量牙结石研究古人类,为从更新世人类化石恢复人类古DNA提供了新的可能。
人类学意义上,专家高度评价其“突破之处在于显示了卓越的实验和生信分析”,“研究具有巨大贡献——给了丹尼索瓦人一张'脸',打开了延展其他化石关联到丹尼索瓦人的可能”。
之前2019年,中国学者在甘肃夏河青藏高原边缘的白石崖溶洞,出土多件丹尼索瓦人化石与沉积物古DNA,作为第二例,让丹尼索瓦人不再是孤例。几个大成果,让中国在古人类学研究领域地位迅速崛起。
因此,中国学者对古人类的研究成果够多、够细、够重量级,就可以升级提出“龙人支系”,取代“丹尼索瓦人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