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售美债已经成为必然!大国目前只剩7300亿美债了,之前又抛售了200多亿美债。如果每个月都200亿美元债务,一年差不多抛售2000亿美债左右,差不多三年时间,就可以把剩余的7300亿美债,抛售的干干净净。曾经在2013年,大国持有美债数额,达到了13000亿美债,这是历史最顶峰。不过现在只剩下7300亿美债左右。 说起大国手里攥着的美债,这事儿现在越来越像是一场长跑,跑到一半就得考虑换条路走。最新数据摆在那儿,2025年7月底,大国持有美债规模缩水到7307亿美元,这已经是2009年1月以来的最低点,比起前一个月6月的7564亿美元,又少了两千五百多亿。这样的节奏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实打实的调整策略。想想看,外汇储备总盘子还在3万亿以上晃荡,8月底刚报了3.3222万亿美元,可美债这块儿却在稳步往下走,这里面有经济逻辑,也有地缘考量。 回过头看,这条路走得并不突然。2013年那会儿,大国美债持有量冲到顶峰,11月份直接破了1.32万亿美元大关。那时候全球贸易顺风顺水,大国出口拉动外汇储备堆积如山,超3.8万亿美元的储备里,美债就成了安全又稳当的窝藏地。美元霸权在那儿摆着,流动性好,收益率还凑合,谁不爱呢?但好景不长,从2014年起就开始小步减持,一直到现在,十二年过去,总共甩掉了快六千亿。为什么?简单说,风险在变大。美债再安全,也架不住美国那边债务堆到天上,2025年联邦赤字还得继续扩大,利息支出都快赶上军费了。这不,7月份外资整体买美债买疯了,总量冲到9.13万亿新高,可大国这边却在悄无声息地减。 最近这波减持更明显。2025年上半年,大国一口气卖了五百多亿美债。2月份还报7843亿,3月掉到7654亿,4月又少82亿到7572亿,5月和6月小幅波动,到7月直接探底7307亿。平均下来,每个月减个一百到两百亿不成问题。要是保持这个速度,一年下来两千亿左右不是梦,三四年工夫就把手里这点全清了。有人说这是到期自然赎回,可数据不这么看。新债基本不添,大量顺差外汇都转去别处了。贸易顺差每年稳稳一万亿出头,这笔钱不往美债里塞,说明决策层早有盘算。 这背后的推手,说白了就是多元化储备的需要。外汇储备不是死钱,得保值增值,还得防风险。俄罗斯那边的事儿就是活生生的教训,3000亿资产被冻,收益全没了,还得给乌克兰那边用。这事儿一出,谁敢把鸡蛋全搁一个篮子?大国外汇储备里,美元占比早从早年的八成多降到四成半左右,剩下的钱投黄金、欧元债、日元资产啥的。2025年黄金储备继续加码,央行买金的步子没停,目标直奔5000吨大关。要是达到这水平,就稳坐全球第二大黄金持有国宝座。欧洲那边也成了新宠,分析师说不少钱流向欧元区债券,避开美元单边风险。 这减持还跟国际贸易格局挂钩。大国是出口大国,顺差源源不断,可美元结算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跨境支付里,人民币用量蹭蹭上涨,现在占到四成多,美元份额直线下滑。这不光是数字游戏,更是实打实的去美元化准备。想想看,以后大宗采购全用人民币结,供应商们也得适应。美债减持就是配套动作,卖掉低收益资产,腾挪空间给高潜力项目。国内经济稳增长,外需拉动,储备优化,这套组合拳打得有板有眼。 当然,减持美债不是没代价。美债收益率低,但流动性强,卖得快。大量抛售可能会推高全球利率,美国那边10年期国债收益率2025年上半年就波动在4%上下,美联储降息预期又在变卦。要是大国加速甩卖,市场得抖三抖。可大国这边步子稳,没搞大甩卖,月月小口减,避开冲击。国际上,日本还稳坐第一大持有者,11514亿没动窝,英国也加仓到8993亿,大国退到第三,这排名变化听着就接地气。 长远看,这趋势铁板钉钉。储备多元化是央行的老生常谈,2025年政策文件里反复强调优化结构,保金融稳定。台湾海峡那边的紧张氛围也没闲着,地缘风险一升,资产安全就得优先。美债再多,也经不起突发变故。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调整。两年内,持有量可能滑到五六千亿,三四年清零大半不是空谈。外汇储备总规模还得看贸易和投资平衡,8月刚涨了299亿,整体稳健。 说到底,这事儿对大国来说是理性选择。经济体量摆那儿,储备管理得跟上时代。美债时代渐行渐远,黄金、人民币资产上位,这才是王道。老百姓关心的无非是钱袋子稳不稳,出口企业赚不赚钱。减持美债听着高大上,其实就是管好自家钱包,防着点外部风浪。国际金融这池子深,谁都得游得聪明点。大国这么干,逻辑通,步子实,未来路还长着呢。
中国又抛美债了!这回的持有量再次创历史新低!特朗普气急败坏的喊话称,美国政府是要
【4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