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国正在遭中国第2次冲击,比十几年前的第1次要猛烈得多! 纽约时

小茹吖 2025-10-03 11:47:46

美媒:美国正在遭中国第 2 次冲击,比十几年前的第 1 次要猛烈得多! 纽约时报一篇文章在圈子里炸了锅,标题直接戳美国心窝子 ——“我们曾警告过第一次中国冲击,下一次会更糟”。 写这篇文的是大卫・奥托和大卫・汉森,俩研究中美经济的老手,早年间就盯着中国加入世贸后的影响写过报告,这次算是又把美国的焦虑摆到了台面上。 先说说第一次冲击,那还是 1999 到 2007 年的事儿。那会儿中国刚加入世贸,靠着成本低、产能足,把纺织、玩具、家具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卖到了美国各地。 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能说明问题:那 8 年里,美国纺织业丢了近 30% 的岗位,家具业少了 27%,连玩具厂都从原来的 500 多家关到只剩不到 100 家。 但那会儿的冲击好歹有 “缓冲带”—— 美国能把这些低端产能转移到东南亚,比如把服装厂挪到越南、柬埔寨,自己还能攥着高端制造的利润,所以疼归疼,没到慌的地步。 可这次不一样了 —— 中国的冲击不再是贴着 “Made in China” 标签的玩具和 T 恤,而是能直接跟美国抢高端市场的 “硬家伙”。 就说新能源汽车,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飙到了 680 万辆,占全球总出口量的 65%,其中卖到美国的就有 52 万辆。 反观美国本土车企,福特的电动皮卡 2024 年全年才卖了 12 万辆,还不到中国比亚迪在美国销量的一半。 更让美国难受的是,中国不仅卖整车,还攥着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全球 70% 的锂电池正极材料、80% 的锂矿加工产能都在中国手里。 再看半导体这块,美国原本想靠 “芯片禁令” 把中国卡得死死的,结果反被中国的中低端工艺 “反哺” 了。 特斯拉上海工厂用的就是中芯产的芯片,比从美国英特尔进口的便宜 15%,还不用等货。 反观美国本土的芯片厂,英特尔的 28 纳米生产线去年一直闹产能不足,导致通用汽车的部分车型因为缺芯片,库存降到了只有 15 天的量,只能被迫减产。 这跟第一次冲击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 第一次是美国 “丢芝麻”,这次是 “丢西瓜”,丢的是能赚高利润的高端制造岗位。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他们的应对策略还停在上世纪。上次中国冲击低端制造,美国靠加关税、转移产能就应付了。 这次他们还想故技重施,比如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 25% 的关税,结果呢?美国消费者买一辆中国电动车的成本涨了 8000 美元,可美国本土电动车又跟不上,去年美国电动车销量里,中国品牌还是占了 22%。 更尴尬的是光伏领域,美国 2023 年对中国光伏组件加税,结果本土光伏安装成本直接涨了 40%。 不少太阳能电站项目因为买不起组件被迫停工,2024 年美国光伏装机量比预期少了 25%—— 这哪儿是卡别人脖子,分明是自己绑自己的手。 还有稀土这盘棋,美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稀土矿,80% 还是得运到中国加工。 去年美国风电企业想换本土稀土加工的磁体,结果装上去的电机故障率比中国的高 12%,最后还是得乖乖进口中国的稀土磁体。 这就是第二次冲击的厉害之处:中国攥的不是简单的 “低成本”,而是 “高技术 + 完整产业链”,美国想替代都没那么容易。 其实美国真正的焦虑,不是怕中国卖得多,是怕自己的技术优势保不住。美国过去的 “优势领域”,现在中国也能分一杯羹了,这才是他们慌的根本原因。

0 阅读:244

评论列表

奋斗

奋斗

2
2025-10-03 12:26

自作孽不可活!

猜你喜欢

小茹吖

小茹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